就会……
陈继安缩着脑袋。
压根都不敢抬起头看这个正在大发雷霆的人——顾檀一。
准确来说,现在应该称呼为贞子临江分贞。
在水蒸气的氤氲之下,她变得如此的苍白。
看起来真像是一个,哦不,一团浆糊。
而随着蒸笼的冷却,里面的青团终于露出了它原本的模样。
青团吸收了顾檀一全部的注意力,而后陈继安得以幸存下来。
蒸过的青团,在清香的味道之中,有了一股独特的味道。
就像是雨后的空气当中带着那种水汽夹杂着泥土腥臭味的感觉一样。
这个时候的青团,已经脱离原本的生味。
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青团了。
“有点烫!”
檀一伸手捏了一下,然后猛地将手缩回来。
不过得益于手上变成铠甲一样的面团,这般伤害降到了最低。
只不过这个东西,晚上洗澡的时候,估计要花好多的时间才能洗掉了。
想到这里,顾檀一又是转过身朝着正在捣鼓设备的陈继安虎了一眼。
感受到檀一的目光,继安一个哆嗦。
“嘿嘿……”
“还笑得出来!!!”
见着又是高高举起的手掌,陈继安缩了一下脑袋,随后伸手指着青团:“知道这个东西的来历吗?”
“听我爸说是……那个太平天国……”
“不不不。”
陈继安手指晃了晃,老神在在的。
随后,他将设备对准了蒸笼里头的青团。
水蒸气并不算多。
不过正是这种感觉。
水汽氤氲……
他目光朝着放在一旁的本子上头看了一眼。
很是惊讶。
上面出现这样的字眼:
戛然而止。
下面又是空白。
“陈继安?”
檀一推了推他,促使他回过神来。
其实最近她也发现到了,这个家伙时不时会走神。
而且还随身带着那本本子。
她上次看过一次。
上面,什么都没有写。
反而看起来像是陈继安准备往上写东西一样。
“噢,好的,那么我们说起青团的故事,这个故事……要往前追述到很久很久以前,而且还和大禹治水有关。”
一个接着一个将青团拿出来。
放在盘子里头冷却。
最后还是要包裹起来,和之前吃的一样,防止落到灰尘之类的,把它给弄脏了。
当然,嘴里也不停着。
和本子上面写的差不多。
这个故事是他从爷爷那里听来的。
“传说这个大禹啊。
治水十三年过家门而不人,他用疏导之法,使三江通流入海。
太湖水位下降,水患得以平息。
于是姑苏人就可以在边上种植小麦了,那么这样的恩情,姑苏人自然是牢记着的。
于是每逢清明的时候,姑苏人都会做很精美的供品用来祭祀大禹。
这个时候呢,有这样一个书生。
他说,大禹身前就很节约,这样大肆的祭祀自然不会让大禹喜欢。
于是他和大家商量用麦叶汁水和糯米粉做成了青团子,将青团子供在大禹治水墓碑前,以士不忘大禹治水之恩。
久而久之,相沿成习俗。”
“这是你从哪听来的?”
檀一很疑惑。
这个和那个太平天国的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去。
而且,还真的是头一次听说。
“别急,还有呢,这只是一个故事而已,还有一个可能听起来有点靠谱。
至于那个太平天国……你想啊,清明或者说寒食,老早就有了,也不至于到太平天国时期再有这个习俗吧。”
顾檀一点点头。
说的有点道理。
“寒食你知道的吧。”
“寒食?那个介子推吗?”
“嗯。”继安将摄像头调转了一个位置。
“然后呢?”
“然后?”
继安又侧过头看向了本子。
讲故事?
好像现在就是在做这个事情。
字迹和外面大银幕的滚动字幕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冒出来。
而此时侧头看了一眼蹲在一旁的顾檀一。
她,正在听着陈继安的故事。
讲故事然后共鸣?
听起来总觉得有那么一些些的扯淡。
那之前的那些记忆之类的,加入算是什么?
陈继安一时间被里头的文字弄得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做下去。
而他此刻也是三心二意。
一边看着文字,一边嘴里给檀一见故事。
很显然,都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
而后……
“呜!!!”
檀一大呼一声。
随后……
一阵雾气猛然跃出。
包裹住了他们。
火!!!
透过雾气。
满天的大火!!!
章节目录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