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王修

小说:继汉 作者:中哲 更新时间:20小时前

北海的郡治在剧县,在陈琳的帮助下,刘备与当地官府顺利交接,正式成为秩比两千石的北海相。

掌控一地,最重要的自然是财权与兵权!

由于缺少人手,刘备便派遣关羽前去整理府库,令张飞整编郡兵。

“大哥——”关羽带着一卷竹简前来禀告:“城内府库空虚,钱粮不多,而且今年的粮赋还没有收缴。”

“大将军董卓以天子大婚的名义,强令天下郡国上交贺礼,每个地方都有定额,咱们北海这边还没有凑齐……”

“啧啧……”刘备咋咋舌,不禁暗叹:“长这么大,只听说过强收彩礼的,却从未听说过强收贺礼的!”

“董卓这厮还真会玩……”

“大哥,俺这边也一样……”一旁的张飞拱手汇报:“本县郡兵,老弱不堪,俺们裁减老弱,最后只剩下不到三百人!”

“等到那些丹阳精兵离去,咱们怕是连本县县城都守不住!”

“先别让他们走!”刘备摆了摆手,道:“等咱们在这站稳脚跟之后,再让他们离开……”

“你去仔细解释清楚,我们可以加钱!”

最后,刘备环视一圈,出声问道:“云长、益德、孔璋先生,你们可有什么对策?”

关羽和张飞皱着脸,摇了摇头,倒是陈琳露出一丝幸灾乐祸——

叫你们绑架老夫!现在惨了吧?看你们以后怎么收场?

刘备见此,微微一笑,道:“孔璋先生,没想到你居然与康成公有约,实不相瞒,在下乃是康成公的师侄!”

“既然来此地任职,又岂能避而不见?”

“不如先生先在此地等候几日,等到吾等站稳脚跟之后,备便亲自护送先生,前去拜访!”

“啊?”陈琳的脸色当即便垮了下来……

……

刘备低着头,想了一会儿,然后命令道:“如今,北海形势,已不是单靠我们就能解决的了!”

“云长,你立即派人,前往各县通知,让当地官吏和地方豪强,前来剧县,共商国是!”

“喏——”关羽拱手应诺。

“另外,我听说东莱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如今虽已逃亡辽东,但他母亲却仍在黄县……”

“立即派人,前往抚慰,赠礼致意,并邀请太史慈前来,护卫桑梓,共谋大业!”

“喏——”

刘备仔细想想,除了太史慈,青州境内比较有名的人物也就只剩下王修了。

还好王修家住营陵,就在自己的治下,征召起来,很是方便!

于是,他就走到关羽身前,拍了拍他的胳膊,道:“云长,你先守在剧县——”

然后转身看向张飞:“益德,你随我出去一趟……”

“大哥,去哪?”

“去营陵找个人!”

……

营陵处在剧县东南,刘备和张飞,带着一队人马,很快就赶到那里。

问了几个路人之后,便找到王修的家里。

王修以前家境不错,曾经前往南阳游学,但到如今,却有些破败。

见到目标,刘备在他身上打量一番——

王修此时,已近中年,身材消瘦,衣着朴素,但却浑身透露着一股凛然之气。

“你便是王修王叔治?”

“正是在下,不知阁下何人?”王修拱手问道。

“在下刘备刘玄德,乃是刚刚上任的北海相!”

“原来是刘府君!”王修惊叹一声,连忙把他请到屋子里。

刘备在房间里四下打量一番,开口说道:“叔治,你可知道……”

“你们北海已危在旦夕,随时都有可能覆灭!”

“唉,等等……”王修目瞪口呆——

人家策士面见主君,都是先出言恐吓一番,怎么到你这,就反过来了?

你这话说的,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了……

“叔治——”刘备瞪着眼睛,直直的看着他,厉声问道:“你可愿意为家乡出力,护卫桑梓,辅佐上官?”

王修看着他那气势汹汹的模样,情不自禁的咽了一口吐沫——

你这话说的,好像我要是不答应,就立马变成了背弃家乡的叛徒似的!

“在下愿意……”

最终,在刘备的直视下,王修只能拱手应诺。

不过,在他心里,却暗自腹诽不已……

“哈哈……”刘备大笑一声,走上去拍了拍他的胳膊,道:“既然如此,时不我待,我们这就出发吧!”

你可真够急的!

王修苦笑一声,拱手说道:“还请府君稍待片刻,容属下收拾一番……”

这便是在治下招募官吏的方便之处,一般情况下,根本不用担心他们不来。

没过多久,王修便带着简易行礼,加入到刘备一行的队伍中。

这时,周围的邻居也都知道了此事,纷纷出来道贺。

之前还是一介白身,和上官说上几句话,就摇身一变,成了牧守一方的官吏!

如此大恩,便是再生父母都不为过吧?

所以,东汉时期的官吏,对于举荐自己的恩主,都极为忠诚。

就像太史慈,为了自己的荐主,不惜破坏朝廷公文,乃至逃亡辽东。

还有公孙瓒,自己的荐主被流放日南,他就像奴仆一样随行服侍,甚至已经做好了一去不回的打算,要不是中途遇赦,汉末历史上,就将缺少一位著名的白马将军……

……

刘备一行回到剧县,便把众人聚集过来,找到一张简易的青州地图,挂在墙上。

关羽和陈琳看向新人王修,实在是不明白,刘备辛苦一趟,为何只带回这个寒门之士?

其实,王修自己还心怀疑惑呢,府君到底看上我哪里了?

“诸位——”刘备拍了拍地图,大声说道:“如今,青州各郡国,平民百姓已被压迫到极点!”

“然而,中央朝廷却毫不怜惜,催逼日甚,敲骨吸髓!”

“等到明年春天,青黄不接之时,就必将爆发一场遍及整个青州的暴乱!”

“这不单单只是我们北海的事,还要在整个青州上面,通盘考虑!”

“不知诸位有何教我?”

众人对此,毫无头绪,就连王修也连连苦笑……

虽然他自负才干,但是此事,已经不再是北海郡国所能解决的了!

刘备对此,其实早有腹案,一种是坐视黄巾乱起,然后再将其击败整编,像历史上的曹操那样,大搞屯田!

可是,这样做,却弊端良多——

一是,动乱之中,秩序尽失,必将造成大量的人口损失,若是处置不力,甚至可能会引发瘟疫……

而且,长时间的动乱,也将会阻碍社会生产活动,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饥荒……

第二,面对大规模的乱兵,刘备可能会打不过……

不是说笑,毕竟是上百万的流民大军,单凭他们现在的实力,究竟该怎么打?

历史上的兖州刺史刘岱,便是死在青州乱兵手中!

最后,就算能够将其击败,整编屯田,可是,启动资金从何而来?

要想让他们安安心心的给你屯田,至少也得准备一季的口粮吧?

历史上,曹操为了此事,就盗掘了梁武王的坟墓……

当然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案,那便是天魔解体!

章节 设置 返回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目录X

第一章 灵帝已崩 第二章 同心 第三章 说服 第四章 拉拢 第五章 上洛 第六章 北邙 第七章 救驾 第八章 回京 第九章 廷议 第十章 破窗 第十一章 外戚 第十二章 暗谋 第十三章 牵招 第十四章 青州 第十五章 半年 第十六章 离京 第十七章 陈琳 第十八章 曹操献刀 第十九章 讨董 第二十章 青州刺史 第二十一章 王修 第二十二章 定计 第二十三章 鸿门宴 第二十四章 万岁 第二十五章 郑玄 第二十六章 高祖之风 第二十七章 挟刺史以令州郡 第二十八章 写一份 第二十九章 分工 第三十章 荐书 第三十一章 出兵讨董 第三十二章 对策 第三十三章 交锋 第三十四章 溃败 第三十五章 出击 第三十六章 俘获 第三十七章 招揽 第三十八章 荥阳 第三十九章 荐表 第四十章 董卓回军 第四十一章 挑拨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