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高祖之风

小说:继汉 作者:中哲 更新时间:1天前

中平六年十二月,冬日降临,天下大寒。

刘备与关张相继返回剧县。

他们此番踏遍北海,一共招募了三万丁壮,再加上随军家属,总共有近十万人!

经过多年动乱,如今,整个北海的人口也不过五十万左右。

这次招募,算是把流民抽调一空!

与此同时,各地豪强也在吸纳壮丁。

他们刚刚买到官位,又必须自己保护自己,自然要尽可能的扩充实力。

如此以来,整个北海的青壮都被分隔固定了起来,就算有贼军袭扰,也无法像历史上那样,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流民大潮。

不过,这次募兵仅仅只解决了危机的一小步!

接下来,他们还要面对两个致命困境——

第一,粮食不足,既然把十万军民招募到一起,自然就不能让人家在这挨饿!

虽然依靠卖官,收集了不少钱粮,但却远远不够。

而且,卖官只是一锤子买卖,以后的收入从何而来?

当然了,也可以像曹操那样,组织他们搞屯田。

只是,要想屯田,首先你得有田地吧?

如今,北海境内,绝大部分的田地都在士族豪强手中!

你能让人家乖乖的交出来?

不过,此事也不是没有解决之道——

北海郡国濒临渤海,可以带着军民前去煮盐捕鱼,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开源节流之法!

可惜,第二个致命困境就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了!

即将到来的大乱,绝不仅仅只是北海的问题,而是整个青州的问题!

北海与齐国、乐安接壤,中间没有任何天险相隔,一旦北面郡国的流民大军南下,就算把北海搞得再好,也无济于事!

……

刘备把关张、王修和氏仪招来,共议此事。

“你们可有解决之道?”

面对这个问题,众人苦笑着摇摇头。

“府君——”氏仪拱了拱手:“这已不是您这个北海相所能解决的了……”

是啊,既然是整个青州的问题,自然得依靠朝廷和青州州治共同处理。

“叔治——”刘备转身看向王修,问道:“朝廷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府君——”这段时间以来,王修一直呆在剧县,处理政务,接收外界消息。

“一是朝廷急着催促天子贺礼,另外就是……袁氏兄弟逃离雒阳,号召山东义兵讨董贼,清君侧!”

呦,终于来了……

刘备一直以来,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于是他眼睛一亮,惊叹道:“这岂不就是解决青州问题的最好契机吗?”

解决青州问题?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几人面露疑惑,一时间根本就想不通……

刘备捏着下巴,皱着眉头,装模作样的来回踱了几步,最后猛的停下来,像是下定了某个决心,直直的看向四人,沉声说道:

“云长、益德、叔治、子羽,我打算相应号召,率兵北上,共讨董贼!”

“啊?”

众人惊叹一声,面露不解……

如今,青州境内的问题,已迫在眉睫,你要是带兵离开,岂不是更加糟糕?

刘备摆了摆手,止住他们的劝言,解释道:“不过,名为讨董,实为讨贼!”

“我打算以讨董的名义,北上齐国,控制刺史焦和,以他的名义,平息青州境内的乱局……”

“只是……这样做,怕是太过悖逆朝廷……”

说着,就瞟向了一旁的关张二人。

“好主意!”张飞听到解释,立刻就惊叹一声,赞道:“大哥身为汉室宗亲,身担重责,又何须顾忌?”

“刺史焦和崇好巫祝,无德无能,大哥为了青州百姓,自当取而代之!”

“不错——”关羽也拱手说道:“青州此时,已危在旦夕,大哥既有解决之道,确该当仁不让,奋勇向前!”

现如今,关张二人真正效忠,还是刘备本人,对于汉室朝廷,却并没有太多忠诚。

看到两人的态度,刘备心中大定,再也没有顾虑。

站在一旁的王修和氏仪互相对视一眼,情不自禁的摇摇头,暗自腹诽——

这话说的……你以前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是一直在悖逆朝廷吗?

不过,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如今,要想挽救青州,怕是也只能如此了……

可是,等到日后朝堂稳定,就算你真的救下了青州,也必将难逃制裁!

你一个外人都能做此牺牲,我们这两个青州人又何惜此身?

随后,两人便拱着手,深深的行了一礼,道:“府君此法甚好,吾等愿意誓死相助!”

“哈哈……”

刘备大笑一声,虽然不知道他们心中已经千转百回,但却感觉到两人的态度变化。

“既然大家都同意,我们就立刻准备!”

刘备脸色一整,大声命令道:“云长、益德,你们立即前去遴选士卒,从中选出一万人左右,最好选取了无牵挂的单身男子。”

这次行动,主要不是打仗,用不着太多的兵马。

至于说为何要选了无牵挂的单身狗?

原因很简单,他们离开之后,还会留下十万左右的军民。

到那时,失去了外部压制,这些单身男子恐怕就会变成不安定因素。

而且,把那些有家有室的壮丁留下来,他们就会安安心心的搞生产。

面对贼兵袭扰时,也更有战斗力!

毕竟,自己的妻儿老小就在身后,又岂能后退半步?

“喏——”关张二人应诺一声,转身离去。

“叔治——”刘备看向王修,命令道:“你随我前往临淄,处理政务!”

接下来,就要处理整个青州的问题,自然就需要一位政治能力比较高的帮手。

“喏——”

最后,刘备看向氏仪,道:“子羽,我令你为剧县县令,带着剩下的军民,前往滨海一带,煮盐捕鱼,补贴用度……”

得嘞,现在又有两个同样的县令了!

而且,身为剧县县令,却要远离县治,你这任命,可真够荒唐……

不过,氏仪却没有推脱,拱手应诺。

刘备对此,也很无奈,其他县令都已经卖掉了!

如今,就只剩下剧县这个郡治之处了……

最后,刘备转身倚坐在矮榻上,对着王修说道:“还有,另外派人,去高密把陈琳和国渊叫过来!”

说起这事,他就来气!

之前的高密之行,不但没有捞到人才,还把陈琳那条锦鲤给丢了……

他以讨论经术的缘由,留在那里,刘备在郑玄面前,自然不敢把他强行带走。

“这个……怕是不妥吧?”王修面露迟疑,心中暗自腹诽——

你这也太没礼貌了吧?

孔璋先生曾是大将军主簿,国子尼乃是郑公高徒,你这样直称姓名,呼来喝去,太没礼貌了!

还好人家不在眼前,否则的话,一定会给你好看!

而且,你这前途未卜,人家为何要蹚这摊浑水呀?

“无妨——”刘备摆了摆手,不以为意:“你就让人直接跟陈琳说,问他想不想搞了济南相当当?”

“还有国渊,我们这是要去救援乐安,问他是不是想做背弃桑梓的叛徒?”

你可真是够了……

王修与氏仪对视一眼,不禁苦笑——

这位刘府君……还真有高祖之风!

对儒生太没礼貌,呼来喝去,随口叱骂!

不过,与高祖一样……还真他娘的大方!

秩比两千石的国相啊,随口就送了出去!

看着两人转身离去,刘备又突然加了一句:“对了,还有——”

“请郑公多派些学生过来帮忙!都是乡里乡亲的,他这位大儒,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青州百姓饥饿冻馁吧?”

两人没有回话,快步走了出去……

章节 设置 返回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目录X

第一章 灵帝已崩 第二章 同心 第三章 说服 第四章 拉拢 第五章 上洛 第六章 北邙 第七章 救驾 第八章 回京 第九章 廷议 第十章 破窗 第十一章 外戚 第十二章 暗谋 第十三章 牵招 第十四章 青州 第十五章 半年 第十六章 离京 第十七章 陈琳 第十八章 曹操献刀 第十九章 讨董 第二十章 青州刺史 第二十一章 王修 第二十二章 定计 第二十三章 鸿门宴 第二十四章 万岁 第二十五章 郑玄 第二十六章 高祖之风 第二十七章 挟刺史以令州郡 第二十八章 写一份 第二十九章 分工 第三十章 荐书 第三十一章 出兵讨董 第三十二章 对策 第三十三章 交锋 第三十四章 溃败 第三十五章 出击 第三十六章 俘获 第三十七章 招揽 第三十八章 荥阳 第三十九章 荐表 第四十章 董卓回军 第四十一章 挑拨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