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第十八章:转折点

小说: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 作者:熊二先生 更新时间:1天前

在墨子看来,天子和文官的斗争已经再次开始了,这也是大明朝的特色,是难以避免的。没有宰相,天子想要做个事情,就必须直接下场,正面与群臣交锋。

这么做的结果是,如果输了,天子的威信就变少了。如果赢了,臣子也不会觉的是天子英明,反而会觉得这是天子利用自己的权利强行这么做,是暴君、昏君。

而如果有了宰相,天子和群臣之间就有了缓冲。一旦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群臣的第一方向是宰相弄权,宰相是奸臣,天子是圣明的,这都是宰相的锅!

而当天子对朝政不满的时候,那就换一个宰相吗!

整个文关阶层势力太大,不能轻动,可是宰相就是一个人而已,只要不满意,天子随便换就是了,总能换上一个让自己满意的。

然后就是宰相冲锋在前,天子架车在后,等到群臣的怒火、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轻飘飘的换个宰相,多简单的事儿!

想到这里,墨子微微摇头。

如今的天子还很年轻,还喜欢做木匠活,所以他的身体一定非常健康。这就意味着,即使他失败了,也能像他爷爷万历皇帝那样,长达数十年不上朝,用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恶心文官至少三十年、四十年!

甚至这一次他做的会比他爷爷更过分,连续三四十年,不批准文官请辞,不批准文官上任,不批准文官升官,这样的未来是可以预见的。也就是说,无论胜负,这大明朝的高层,迟早要混乱一段时间。

“所以,即使在座的道友们,有人能幸运地成为内阁大学士,你也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做些什么,因为无论到那时,头等大事已经不是做些什么了,而是努力的在天子和文官之间保持平衡,好保住自己的官位!”

“说完了高层,我再说说中层。如今大明朝的官员,考不中进士,在官场上就没有前途可言。”

“三甲进士的前途,通常止步于知府,二甲进士也要看能不能进翰林院,进不了翰林院,也很难真正的进入大明朝核心,可翰林院是那么容易进的吗?”

“老夫就不说翰林院这种没影子的事情了,即使是进士,即使是看上去没有太远大前途的三甲进士,都不是一般人能考中的。每三年才考一次进士,全国两京十三省的举人们聚集在一起,才有那么两三百个进士名额。”

“即使你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中层官员,你以为你就可以一展所学了?没有的事儿!你还要面临党争!东林党、齐党、浙党的争端、北人南人之争、晋商、盐商之争,每天都有数不尽的斗争等着你。”

“至于考不中进士,举人老爷们的前途最多止步于县令。当县令还不如早早的投身某个门派,成为真传弟子,往长老、掌教的位置奋斗呢。”

“所以这也是老夫拒绝科举的原因,以老夫的资质、悟性,若是一心一意的科举,考进士是迟早的,但是这要花费老夫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呢?”

“五年?”

“十年?”

“二十年?”

“看来你们也发现问题所在了,玄门除了普通的知识之外,还有超凡知识,谁不想超凡脱俗?谁不想长生不死?”

“实话实说,老夫来到这大明朝,主要目的是学习此界的知识,其次是学习此界的武功,成就超凡。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顺带着造福万民,那就更好了。”

“有这考进士的二十年时间,老夫有足够的信心,混成一派掌门。”

“大家不要以为一派掌门不算什么,也不要以为所谓的一派掌门,不过是几十个、几百个游侠儿的首领。”

“以华山派为例,华山派乃是关中之地士绅们的代表。华山派的外门弟子们,大都来自关中之地的地主豪强。包括地主家的儿子、秀才家的儿子、举人老爷的儿子。”

“至于进士,实话实说,北方的进士普遍少于南方,关中之地的进士更是少之又少,每三年下来,运气不好的时候,往往都只是个位数。所以即使是那些进士老爷,也往往会将家里没有读书资质的儿子,送到华山派去学习一两门武功。”

“也就是说,华山派的手里,掌握着一条遍布整个关中之地的人脉关系,通过这些人脉,华山派的生意多种多样。比如,他们是陕甘之地最大的走私头子,他们走私铁器、布匹、丝绸、盐、茶到蒙古草原,老夫手里没有太过详细的资料,但光是这一项,每年的收入就是十万两银子起步的利润!”

“除此之外,整个关中之地的大小地方门派,背后多多少少都和华山派有关系,要么祖上是华山派的弟子开创的,要么教主的儿子是华山派的内门弟子。连这县城之中大大小小的武馆,也都已华山外门弟子为主。”

“就连我们的桃源镇,也不例外。镇上的那家武馆,就是华山派外门弟子,他的责任是传授华山武学,扎根小镇,增强华山派的影响力,还背负着寻找天才种子等大小不一的责任。”

“这样的华山派,手里拥有的资源,比知府多多了。虽然比不上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但却也相对独立,上面没有皇帝老子和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压着。”

“更重要的是,此界的白道大派,除了以上的种种权力之外,他们还是天下政治的参与者之一。”

“我就举一个例子好了!”

“张居正当年改革之时,曾经有一个转折点。在那之前,张居正即使称不上名满天下,但也赞誉有加。即使是那些反对他的文官,也只是觉的他的改革太过急躁,只顾得上朝廷利益而没有考虑士绅利益。”

“但是这大明朝的官员,并不都是没有抱负的。并不是所有官员,都以自身利益为重,总有一些有理想有能力并愿意牺牲士绅利益来增强朝廷的。”

“然而,转折点之后,张居正的名声就彻底臭了,支持他的人也越来越少。他的做法也越发的霸道,就像是一个得了绝症的人一样。从那以后,他嚣张跋扈,甚至为了提高自己的声势,他公然批评、大骂万历皇帝,以至于当时万历的母亲还一度提出了:你若是做不好皇帝,就换你弟弟来的说法!”

所以,万历皇帝搞死张居正从个人角度来看,真的是没有任何问题。就是一个超级大权臣,还时常批评皇帝,甚至让皇帝产生了一种你要是不行就换个皇帝的错觉。

万历总不能掌权之后报复母后,也没有报复弟弟,所以就只好报复张居正了。

霍光对大汉朝恩德那么大,功劳那么大,死后不照样被宣帝夷了三族,也没见多少人说当时的宣帝不是个东西啊!

只不过宣帝会作秀,彻底杀了霍光全家之后,彻底清除霍光的影响力之后,又装模作样的说霍光是国家功臣。

万历差就差在这里,他不是不能杀张居正全家,而是应该杀完全家以后,在找个时间装模作样的表演一番。

“这个转折点是什么呢?和江湖人士又有什么关系呢?”

章节 设置 返回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目录X

第一章:守藏室之史 第二章:玄门 第三章:蔡侯纸 第四章:夷狄 第五章:大幕拉开 第六章:时代变了 第七章:墨子:这不是有手就行? 第八章:人类是有极限的! 第九章:教化神器 第十章: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第十一章:田边对 第十二章:元气和灵气 第十三章:许多时候,选择远比努力更重要 第十四章:曾经有一个珍贵的选择机会摆在我的面前 第十五章:老子:不过是努力的活着 第十六章:这是最好的时代 第十七章:墨子:难道匠人们扬了儒家老祖的骨灰? 第十八章:转折点 第十九章:选择 第二十章:水贼 第二十一章:乡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 第二十二章:挺简单的,努力一下,你也可以,这不是有手就行? 第二十三章:若国君无道,翟便推翻国君,若天下无道 第二十四章:真传弟子 第二十五章:江山代有才人出 第二十六章:道不同不相为谋 第二十七章: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第二十八章:老君山 第二十九章:新时代 第三十章:大一统 第三十一章:天下大乱(本卷终) 第一章:治不好,等死吧,告辞! 第二章:啥也不是 第三章:没有退路可言 第四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第五章:狗急跳墙 第六章:专注打井三十年 第七章:老子的预言 第八章:抢钱啦!抢钱啦! 第九章:利令智昏 第十章:朴实无华 第十一章:节操?那是什么? 第十二章:练兵、用兵、养兵 第十三章: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第十四章: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第十五章:铁拳无敌孔夫子 第十六章:庄子的发现 第十七章:搞事情!搞事情!搞事情! 第十八章:好气啊! 第十九章:废物点心 第二十章:结硬寨,打呆仗 第二十一章:我们都没得选 第二十二章:这不是有手就行? 第二十三章:转进如风(月初,求月票啊) 第二十四章:大明兴废,在此一战 第二十五章:谁先开口,谁就输了 第二十六章:炮轰紫禁城 第二十七章:吾弟可为尧舜 第二十八章:让大明再次伟大! 第二十九章:过河拆桥 第三十章:道兵 第三十一章:到底是谁在造反? 第三十二章:礼法 第三十三章:惶惶盛世,魏巍大明 第三十四章:我们都是忠臣 第三十五章:车轮斩 第三十六章:先定一个小目标 第三十七章:先帝遗诏 第三十八章:造化弄人 第三十九章:镇海公 第四十章:割韭菜 第四十一章:光宗耀祖 第四十二章:新儒生 第四十三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本卷终) 第一章:可惜 第二章:夫子有错,俺就要指出来 第三章:君乃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 第四章:手撕国公 第五章:掌掴天子 第六章: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诸位,该负责了 第七章:上夹棍 第八章:老夫只看到了两个字——吃人 第九章:问政 第十章:抗闯贼统一战线 第十一章:思想钢印 第十二章:以拖待变 第十三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陛下之明 第十四章:掏心窝子的话 第十五章:伊尹之事,臣能为之 第十六章: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第十七章:白嫖 第十八章:下次一定 第十九章:温酒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