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造化弄人

小说: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 作者:熊二先生 更新时间:1天前

洛阳

当孔子骑着马儿,带着从勋贵那里招来的家丁、护卫追上崇祯的时候,已经是洛阳城下了。

原来,那一夜之后,崇祯就开始南狩。到了洛阳便停了下来,开始修整。此地原本乃是福王就藩之地,此刻崇祯却带着万余京营,勋贵们的部分骨干家丁一起来到了这里,一下子福王就安静了。

还很自觉的奉上了百万两白银,才没有被病死!

有了这百万两白银,崇祯就开始整编军队,以京营、勋贵家丁为基础,初步整编出了一支只效忠于他本人的嫡系部队。

手里有了兵,说话就是硬气!

就像此刻,孔子作为王诩派来的代表,竟然拥有了独自面见崇祯的机会,这要是以往,钱谦益等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天子这么做,他们一定会打着保护天子的旗号,好好的在旁边看着。

既是保护崇祯安全,也是盯着崇祯。

可是此刻,崇祯一声令下,钱谦益等人屁都没放一个,连劝谏的人都没有。

这也是崇祯的聪明之处,他一上来就震慑住了福王,还和福王同吃同住,明其名曰联络感情。

福王能说什么?

能拒绝吗?

“看着外边的京营,大声告诉朕,你的答案是什么?”

“朕缺钱了,福王叔能否借朕一点儿银子花花?”

“看着外边的京营,福王叔大声的告诉朕,你的答案是什么?”

“陛下说笑了,陛下富有四海,整个天下都是陛下的,既然陛下缺钱花,尽管拿去便是。”

杜绝了福王和文官勾结的可能,又拿着福王的财富来整军,如今的崇祯已经隐约之间,有了成祖之风。

正所谓见叶落而知秋,孔子虽然还不清楚崇祯的具体变化,但他却通过细节观察,知晓了如今这位天子的具体状态。

这是武宗正德皇帝之后,罕见的亲自掌管军权的皇帝!

想到这里,孔子看向眼前的崇祯就越发的满意。身穿铠甲,腰佩朴刀的天子,真是英武极了!

王诩道友,你恐怕万万没想到,正是因为你的举动,才使得陛下有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感谢你送给了大明一位英主!

就在孔子对崇祯新生好感的时候,崇祯看着眼前的孔子也是眼前一亮:这家伙真的是个读书人而不是街头上杀猪的屠夫?

这一身肌肉,这高大的体格,比边军的军头还像是军头,比街上杀猪的屠夫还像是屠夫!

“爱卿一定是文官之中最能打的,也一定是武将之中最有学识的!”崇祯夸赞道。

闻言,孔子朝着崇祯拱了拱手:“多谢陛下夸奖,臣此次过来的目的是……”

说到这里,孔子就停了下来,毕竟隔墙有耳!

他拿出了笔墨纸砚,笔走龙蛇,片刻后,就写满了一张白纸,将之递给了崇祯。崇祯拿过来一看,便面露笑容。

在这个时代里,一个人的人品怎么样,心胸怎么样,才华怎么样,完全可以从他的字迹之中看出来!

崇祯看到孔子的字之后,就对孔子更加喜爱了。尤其是孔子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标点符号,尽管崇祯此前没有见过这些标点符号,可聪明如他,还是很快就理解了这些标点符号的用处,并很快体验到了标点符号的好处。

阅览之后,便也拿起了毛笔,蘸了蘸墨水,开始书写。

这种方式,虽然慢了一些,但是却足够保密,即使隔墙有耳,也不可能看到纸张之上的具体内容。

在介绍完了京城的现状之后,孔子又在白纸上书写了起来:“陛下,王诩让我给你带个话。”

“他说所有的坏事都是魏忠贤欺上瞒下所致,他会在临走之前杀死魏忠贤,并将魏忠贤的人头留在京城之中。”

看到这里,崇祯神色复杂的看了京城一眼,把所有的锅都甩给已经死去的魏忠贤,这是崇祯此前所没有想过的骚操作。

若是此前还是信王的时候,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如此荒谬之事。可自从知晓了文官们没有节操,不是好人之后,崇祯就有种天塌了的感觉。

在那之前,他是真的以为文官们绝大多数都是好人,只有一小撮是坏人。只要登基之后,作为亲贤臣、远小人就可以做到天下大治。

可是在那之后,一切都变了。

之前有多么信任文官,有多么崇敬文官,此后就有多么怨恨文官,就有多么不信任文官。

再加上那一夜之后,崇祯就离开了京城,亲自穿着铠甲骑着战马往洛阳而来,一路之上,崇祯亲眼见证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终于明白了底层百姓的生活有多苦,有多累。

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高层大人物们身上的一道尘埃,落到底层百姓的身上,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这些亲眼所见的事情,又一次粉碎了崇祯自幼养成的三观!

短时间内,连续粉碎了两次三观,崇祯还能理性的坐在这里,而不是立即对文官展开清算、立刻报复文官群体,已经是崇祯很有修养的结果了。

想了想,他在白纸上写到:“朕知矣!”

在感叹号上,崇祯直接停笔,以至于留下了一个大大的墨滴。

“权阉欺上瞒下,罪在不赦,王卿和孙卿不过是受贼所累,本是朝廷忠臣,至于今日的局面,不过是造化弄人!”

孔子接着写到:“王指挥使说,他手里有一份先帝临终之前的遗诏,上面说吾弟可为尧舜。”

看到这里,崇祯内心是比较激动的,有了这份圣旨,他的合法性就更加充足,也不用通过和文官妥协的方式来成为天子了。

于是他迅速的书写道:“王卿虽然和朕之间有些许误会,以至于不得不远去海外,但他仍然是大明的忠臣。此去天高路远,此生都未必有再见之日,所以朕想敕封王卿为大明朝征夷大将军,有开府之权,全权负责一切征夷之事!”

看到这里,孔子就知道,王诩的谋划,又要成功了!

这个家伙,在阴谋诡计、谋算人心之上,总是那么的厉害!虽然此道不可长久,非是正道,但短期内确实见效极快。

想了想,孔子接着写道:“王指挥使说,他想要以东宁岛为基业,替陛下管理天下海外之事,还想要获取一个东宁伯的称号,东宁岛就是东番岛。”

章节 设置 返回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目录X

第一章:守藏室之史 第二章:玄门 第三章:蔡侯纸 第四章:夷狄 第五章:大幕拉开 第六章:时代变了 第七章:墨子:这不是有手就行? 第八章:人类是有极限的! 第九章:教化神器 第十章: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第十一章:田边对 第十二章:元气和灵气 第十三章:许多时候,选择远比努力更重要 第十四章:曾经有一个珍贵的选择机会摆在我的面前 第十五章:老子:不过是努力的活着 第十六章:这是最好的时代 第十七章:墨子:难道匠人们扬了儒家老祖的骨灰? 第十八章:转折点 第十九章:选择 第二十章:水贼 第二十一章:乡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 第二十二章:挺简单的,努力一下,你也可以,这不是有手就行? 第二十三章:若国君无道,翟便推翻国君,若天下无道 第二十四章:真传弟子 第二十五章:江山代有才人出 第二十六章:道不同不相为谋 第二十七章: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第二十八章:老君山 第二十九章:新时代 第三十章:大一统 第三十一章:天下大乱(本卷终) 第一章:治不好,等死吧,告辞! 第二章:啥也不是 第三章:没有退路可言 第四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第五章:狗急跳墙 第六章:专注打井三十年 第七章:老子的预言 第八章:抢钱啦!抢钱啦! 第九章:利令智昏 第十章:朴实无华 第十一章:节操?那是什么? 第十二章:练兵、用兵、养兵 第十三章: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第十四章: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第十五章:铁拳无敌孔夫子 第十六章:庄子的发现 第十七章:搞事情!搞事情!搞事情! 第十八章:好气啊! 第十九章:废物点心 第二十章:结硬寨,打呆仗 第二十一章:我们都没得选 第二十二章:这不是有手就行? 第二十三章:转进如风(月初,求月票啊) 第二十四章:大明兴废,在此一战 第二十五章:谁先开口,谁就输了 第二十六章:炮轰紫禁城 第二十七章:吾弟可为尧舜 第二十八章:让大明再次伟大! 第二十九章:过河拆桥 第三十章:道兵 第三十一章:到底是谁在造反? 第三十二章:礼法 第三十三章:惶惶盛世,魏巍大明 第三十四章:我们都是忠臣 第三十五章:车轮斩 第三十六章:先定一个小目标 第三十七章:先帝遗诏 第三十八章:造化弄人 第三十九章:镇海公 第四十章:割韭菜 第四十一章:光宗耀祖 第四十二章:新儒生 第四十三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本卷终) 第一章:可惜 第二章:夫子有错,俺就要指出来 第三章:君乃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 第四章:手撕国公 第五章:掌掴天子 第六章: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诸位,该负责了 第七章:上夹棍 第八章:老夫只看到了两个字——吃人 第九章:问政 第十章:抗闯贼统一战线 第十一章:思想钢印 第十二章:以拖待变 第十三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陛下之明 第十四章:掏心窝子的话 第十五章:伊尹之事,臣能为之 第十六章: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第十七章:白嫖 第十八章:下次一定 第十九章:温酒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