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第1章 朱提督走马上任

小说:大明抗倭英雄传 作者:远山客 更新时间:14小时前

诗曰:七尺龙蟠皂线绦,倭儿刀挂汉儿腰。向谁手内亲捎得,百遍冲锋滚海蛟。

本书开篇,说的大明历史上的一位抗倭英雄的故事。大明嘉靖年间,一位官员受命赴温州府上任,这位官员大名朱纨,字子纯,号秋崖,苏州府长洲县人。正德十六年进士,历任景州知州、开州知州、南京刑部员外郎、四川兵备前使、广东左布政使。嘉靖十五年,在四川兵备副使任上,配合副总兵何卿平息地方叛乱。嘉靖二十五年春,提升为右副都御史,调往赣州府任江西巡抚。嘉靖二十六年,朱纨以“右副都御史、浙江巡抚、闽浙海防军务提督”的职务调任浙江。由于朱纨担任着闽浙海防军务提督的职务,朱纨不得不选择温州府作为驻地,因为温州府基本上处在东南沿海海防的中心地。

原来这一次朱纨的调动,起因于巡按御史杨九泽给嘉靖皇帝的一篇奏折。嘉靖二十六年六月,巡按御史杨九泽上奏:

“浙江宁、绍、台、温皆滨海,界连福建福、兴、漳、泉诸郡,有倭患,虽设卫所城池及巡海副使、备倭都指挥,但海寇出没无常,两地官弁不能通摄,制御为难。请如往例,特遣巡视重臣,尽统海滨诸郡,庶事权归一,威令易行。”

皇上让大臣们讨论,都说杨九泽的建议好,于是皇上征求大臣们的意见,派谁去闽浙主持海防军务。光禄大夫、上柱国、当朝首辅夏言曰:“禀陛下,现任右副都御史江西巡抚朱纨颇懂军事,有镇守海疆之才,堪当此任。” 都督佥事何卿附议。

皇上龙颜大悦,当即下诏,诏命右副都御史江西巡抚朱纨领浙江巡抚、闽浙海防军务提督,兼制福、兴、漳、泉、建宁五府军事之职。

夏言字公谨,汉族,贵溪人正德十二年登进士第。初授行人,后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嘉靖皇帝继位后,夏言疏陈武宗朝弊政,受世宗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将其全部夺还民产。他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因议礼而受到皇上重用,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不久加封少师、光禄大夫、上柱国,成为当朝首辅。皇上对夏言是言听计从。 

朱纨收到朝廷的调令后,及时办理了调离手续,冒着六月酷暑,于嘉靖二十六年六月二十日带着家眷离开了赣州府,踏上了去温州府的征程。说句实在话,朱纨很不情愿离开赣州府。朱纨舍不得离开赣州府,一来是因为赣州府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历史文化,永远也看不够的美丽风景;二来是因为赣州府淳朴善良的人们。

一路上,一幕幕美丽如画的画面在朱纨的脑际萦绕:那缀有数以万计的铭文砖的古城墙让人永远也看不够,那通天岩石窟、文庙、古瓷窑遗迹、慈云寺慈云塔、八境台,更有那纪念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郁孤台。由于辛弃疾在赣州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时题写了名作一词,郁孤台从此名扬海内。还有北宋熙宁年间知州刘瑾在章江上架设的第一座浮桥--西津桥;南宋乾道年间知州洪迈在贡江上架设的东津桥浮桥;淳熙年间知州周必正在镇南门外的章江上架设的南河浮桥。还有那宋代刘彝在熙宁年间主持修建的福寿沟、赣州城南的崆峒山,以及那自己刚刚离开的道署衙门等等。

朱纨又想起自己这一次调动工作的情况。朱纨很清楚,自己这一次由赣州府调往浙江担任浙江巡抚、闽浙海防军务提督的职务,一定是夏言与何卿的举荐起了作用。朱纨了解夏言与何卿。十一年前,自己以兵备副使的职务配合副总兵何卿平息松潘茂州及长宁诸堡叛乱,立下了战功,何卿受到朝廷嘉奖,提升为松潘巡抚,自己也得到提升。朱纨知道,自己得到提升是夏言与何卿的力荐,使自己升为南赣巡抚,这一次又力荐自己担任浙江巡抚兼任闽浙海防军务提督。

朱纨想,虽然夏言与何卿举荐自己是好意,当官的人谁不希望职务得到提升呢?但是朱纨却感觉夏言与何卿把自己害苦了。朱纨很清楚,在目前局面下,浙江巡抚兼任闽浙海防军务提督是一个苦差事。朱纨知道,在本朝的近两百年间,东南沿海的倭寇侵扰问题一直困扰着大明朝廷,而目前东南沿海的倭寇侵扰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这这个时候去担任浙江巡抚兼任闽浙海防军务提督,几乎可以说是把自己摆放在炉火上,稍微出点岔子就会闹出大问题,甚至丢掉官帽或者是掉脑袋。

但是朱纨还是做好了心理准备,既然皇上把这个苦差事交给自己,自己可绝不能做缩头乌龟,哪怕掉了脑袋也要大干一场。朱纨想,在抗倭斗争中做出一点贡献会有历史意义的,让千秋万代的大中华子民都知道,明朝有个朱纨是抗倭英雄,那是多么光荣的啊。

朱纨一路胡思乱想着许多问题。从赣州到温州将近两千里路程,经过半个多月的日行夜宿,朱纨于七月初六赶到了温州府。 

在半个月的旅途之中,朱纨还对温州的历史做了一些研究。通过阅读历史地理书籍,朱纨已经知道历史上的温州先后建立过东瓯国都城、永宁县城、永嘉郡城、温州州城、温州府城。其中,温州州城、府城与永嘉郡城一脉相承,自东晋以来历时将近一千七百年,城址保持不变,格局基本相同。而五代时增筑子城,则使温州州城的功能和格局更为完备。

相传东晋明帝太宁元年,由堪舆大师郭璞选址规划永嘉郡城,以松台、郭公、海坛、华盖、积谷、巽吉、仁王、黄土、灵官等九山错列,象形北斗,凿二十八井对应二十八星宿,挖伏龟、浣纱、雁池、潦波、冰壶等五潭以象征五行之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城思想,故温州有“斗城”、“水城”之称,因筑城时有白鹿衔花之瑞,所以温州又有鹿城或白鹿城两个别名。

在温州府城的北部有一条河流流叫着南塘河。南宋淳熙十三年,温州太守沈枢不惜动用州府全部财力,发动民众整治、疏浚温州府城到瑞安长达七十多里的七铺塘河,修缮河东岸的石堤,铺设石板,开辟为“南塘驿路”,并在河里遍植莲藕,南塘因此得有“旧时驿路,百里荷花”的美誉。从此,“水行御舻,陆行蹑踵”,这条连接温州和瑞安的水上交通大动脉,就是南塘河,它有“温州的大运河”、“温州的母亲河”之称。在南塘河的温州府城段又叫着“温江”。

朱纨已经站在温江的北岸,看到温江上来来往往的船舸竞渡,立即想到这温州一定是一个繁华的海滨城市。朱纨随同随行人员上了一艘渡船,驶过温江,渡船停下来,朱纨一行人夹在人流中走上江岸,一座城门出现在眼前。朱纨一行人走近城门,只见城门上方用汉隶书大书“朔门”两个大字。一行人走进朔门,前面一条大街,有名牌“朔门街”,原来这条街道叫朔门街。朱纨在朔门街走了一段路,进入锦绣路,再走了不远进入另一条街道,题名谯楼街,朱纨看到,在谯楼街的后面有一座很显眼的建筑,朱纨看出,那座建筑应该就是温州衙署了。朱纨走近衙署大门,守门人看到来了官员,肃然站立,朱纨拿出一张公文递给守门人看了,守门人忙不迭打躬作揖,向里面大呼一声,立即从衙署内走出几个人,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身材偏胖的官员,头上戴着乌纱帽,身上穿着团领衫,腰间束一条束带,很明显是州府里面有头有脸的人物。胖官员一边向朱纨招手一边大声打招呼:

“哎呀呀,我们的朱提督你到底来了,你知道我们盼望你盼得好急吗?”

朱纨也大声答礼:“吴知府好呀,我们又要在一起共事了,还欢迎吧?”

“当然非常欢迎啦,有你朱提督坐镇温州,我想倭寇也不敢猖狂了,我们州府一班文官,面对倭寇猖狂就是只能干着急,现在你朱提督来了,我们也有了主心骨啊。”

“吴知府不要这样说,抗倭要靠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我朱纨一个人能有多大能耐?”

大家一边说话一边进入府邸客厅,大家在客厅坐了。吴知府和一大帮州府官员陪着朱纨说话,杂科司吏忙于为朱提督安排住宿,杂科两名典吏则忙于准备为朱提督接风洗尘的酒宴。

吴知府首先向朱纨介绍了在座的官员,包括知府吴琼、金乡卫指挥吴川、温州兵备副使曹汴、福建巡海道副使柯乔、福建巡海副使卜大同、福建按察司佥事项乔、福建副使张谦、备倭指挥刘恩至、福建都指挥卢镗、海道副使魏一恭、瑞安知县王士翘、永嘉知县李丕显、瑞安主簿贾韶。吴知府还向朱纨介绍了退休在家的温州名人侯一元、纂修的大学者张璁,以及温州知名学者王叔杲和王诤。

吴知府说起目前倭寇猖獗的严峻形势,说起目前沿海倭患对大明朝廷造成的巨大压力,说起倭寇接连不断地骚扰给沿海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当吴知府说起目前倭寇猖獗的时候,吴知府神情凝重,脸上布满阴云,话语中充满无奈。

吴知府正说得客厅内气氛紧张,典吏报告说,酒宴已经准备好,请官员们到宴会厅就餐,于是吴知府带着大家走进衙署宴会厅就餐。当吴知府陪同朱纨出现在宴会厅门口,宴会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朱纨看到,宴会厅已经坐满了人,只是在宴会厅正中心空着一桌没有坐人,朱纨知道,那一桌是留给州府主要官员们的。

在座的人中,除了朱纨、知府吴琼和金乡卫指挥吴川的一桌是州府的主要官员们,其他的人有同知、通判、推官、经历、知事、照磨、检校、司狱、儒学官等官员;还有吏房、户房钱粮科、杂科、礼房、刑房、兵房勘合科、杂科、工房的司吏和典吏。

吴知府首先作即席致辞,表示对朱提督来温州任职表示热烈的欢迎。接着是宴会厅主席宣布宴会开始。

章节 设置 返回

第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目录X

第1章 朱提督走马上任 第2章 项按察详说倭患 第3章 朱提督巡视鹗头 第4章 朱提督整顿海防 第5章 倭寇的窝点双屿港 第6章 曹副使夜访朱提督 第7章 双屿港的密谋 第8章 攻打双屿港的时机成熟了 第9章 明军攻打双屿港 第10章 双屿港被明军捣毁了 第11章 海陆并进追歼倭寇 第12章 走马溪大捷 第13章 暗流在涌动 第14章 朱纨被仇家扳倒了 第15章 倭患再起,东南沿海无宁日 第16章 汤克宽受命剿倭,鳖子门伏击获胜 第17章 倭寇在平湖、松阳等县抢掠 第18章 倭寇侵扰上海县,武尚文抗倭捐躯 第19章 益庆桥大战倭寇,两官员战死沙场 第20章 上海倭患严重,汤克宽被免职 第21章 王提督临危受命,俞大猷大战烈港 第22章 汤克宽坚守乍浦 第23章 汤克宽坚守盐城 第24章 王千夫海门捐躯 第25章 倭寇到处侵扰,王忬紧急调兵 第26章 任环孙镗保嘉定,苏州军民勤备战 第27章 倭寇杀向太仓,王忬紧急调兵 第28章 川沙潘家桥大捷,扬州嘉定修城墙 第29章 徐行健力保海盐 第30章 唐一岑崇明任职,姚刘沙抗击倭寇 第31章 倭寇占领柘林,攻陷青村所 第32章 万表组建和尚兵,黄道关初战获胜 第33章 怪倭寇棍下丧命,和尚兵新场大捷 第34章 翁家港僧兵逞威,长蛇阵大败倭寇 第35章 白沙滩大战倭寇 第36章 赵大王老婆被捉,董邦政上海任职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