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第24章 王千夫海门捐躯

小说:大明抗倭英雄传 作者:远山客 更新时间:1天前

却说倭寇攻打盐城没有得逞,转而攻打通州的海门。海门海门,入海之名。倭寇侵扰大明东南沿海,海门成为倭寇在江淮地区常常出入的海滨市镇。五月初九,倭寇趁着倾盆大雨突然袭击海门。由于海门的守城军民都在室内避雨,倭寇冒着倾盆大雨从四面登城而入,等到守城官军发现,倭寇先头部队已经进入城内,乘着暴雨打开城门,让倭寇后续部队涌入城内,倭寇在城内肆意屠杀居民。此时城内大乱,居民们冒着大雨四处逃命,守城官军只得与倭寇展开巷战。

担任守卫海门的明军将领是七十五岁的千户王镗,得到报告说倭寇已经攻入城内,立即命令指挥陈善道、百户陈绶、冠带总旗张儒等率领所属部队冒雨出战,王镗披挂上马,手持那杆一丈一尺长的梨花枪,在两个儿子和数十位亲兵的护卫下杀出。

王镗刚刚出了府邸,就被一伙倭寇围住厮杀。数十位亲兵护卫在王镗周围与倭寇展开血战。倭寇从王镗那一身金光闪闪的铠甲和手中那杆长枪看出,面前这位一定是守城明军的最高指挥官,倭寇也懂得“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于是紧紧围住王镗发起进攻,企图将明军的最高指挥官擒住或者杀死。王镗虽然有七十五岁高龄,但是威风不减当年,一连枪挑数位倭寇。倭寇看到面前这位老将如此厉害,于是有些胆怯起来,连连后退。王镗看到倭寇连连后退,更是来劲,将手中那杆一丈一尺长的梨花枪施展开来。

历史进入大明帝国以来,由于倭寇的不断侵扰,抗倭成为武将们经常挂在嘴上的话题。由于倭寇普遍擅长用砍刀作为兵器,而且倭寇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使用长度在八尺以上野太刀,而野太刀比起中国传统的战刀在长度上和质量上都占有优势,这就使立志在抗倭战争中有所建树的武将们不得不考虑使用什么兵器来对付倭刀的问题。在众多的古老兵器中,由于长枪在长度上的优势,所以长枪被相当一部分武将所钟爱。自古以来,有不少英雄人物凭着一杆长枪名传千古。西周开国功臣苏护使用的火龙枪,西楚霸王项羽使用的霸王枪,西汉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使用的梅花枪,三国五虎将之一的赵子龙使用的龙胆亮银枪,马超使用的虎头湛金枪,三国名将姜维使用的绿沉枪,大唐开国名将罗成使用的五虎断魂枪,大宋抗金名将杨延昭使用的蟠龙金枪,南宋名将岳飞使用的沥泉枪,与目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使用的神威烈水枪被列为中国十大名枪。而各家枪法,各有特殊之处。到了明朝,最受推崇的则是杨家梨花枪法。

需要说明的是,杨家梨花枪并不是杨令公的杨家枪,而是南宋末年红袄军首领李全的妻子杨妙真所创的枪法。有记载:“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在明代,杨家枪名声很大,被武林界公认为第一名枪,因舞时如梨花摇摆,又名梨花枪。 

之所以推崇杨家枪法,是因为杨家枪有虚实,有奇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动如雷震。梨花枪中还有一种喷火烧灼的梨花枪,以梨花一筒,系缚在长枪的前端,搬动机关,火药燃烧,发射数丈,敌人遭受药熏,当即昏迷倒地,然后从容用枪刺敌。这种枪兼有火器效能,显然是一种有效的克敌制胜利器。

王镗使用的梨花枪就是属于这种喷火烧灼的梨花枪。王镗在与倭寇的第一轮战斗中就是利用梨花筒喷火烧灼的威力打死了许多名倭寇。但是现在处在激烈交战之中,没有时间再准备火药,只得施展梨花枪枪法与倭寇血战。王镗将梨花枪施展开来,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舞。各种动作连贯而出,期间没有丝毫间断。眨眼之间,又有多名倭寇死在王镗的枪下。

这时候王镗看到一名倭寇迎着自己而来,凭着经验,面前这位倭寇不是平常之辈。但见面前这位倭寇身材出奇的高大,花白头发披下,满脸煞白,眼睛则偏小,褚黄色的眉毛外梢都向下,形成标准的“八字眉”。鼻子的轮廓并不明显,但是嘴巴上的红色线条却很显眼。肩膀耸起,身上穿的是白色丧服,腰间束一根草绳,脚穿草鞋, 整个的身体看起来很像传说中的无常鬼,令人恐怖。很明显,面前这个倭寇在日本是一个特殊的人物。而手中的兵器则更加出奇,它是一把六尺多长、两端有弧形刀刃、中段一对月牙型护手的罕见兵器。王镗看到倭寇手中有这样的兵器,大感奇怪。王镗看出,倭寇手中的兵器跟云南少数民族使用的乾坤日月刀非常相似。乾坤日月刀是四门拳的代表兵器,在傣族、景颇族、德昂族、苗族和阿昌族等族群众中流行。全长六尺左右, 它由两头相同的弧形刀和中段一对护手月牙组合而成。其两端弧形利刃取象为日,器械中段一对月牙护手取象为月,乾坤象征天地阴阳,故取名乾坤日月刀。因此刀为双头,在实战运用时以左右手刀法相互结合运用,技法以前后左右上下攻防,故也称六合护手双头刀。由于此刀的两端皆是利刃,中间的一对月牙护手锋利无比,它奇特的构造体现了它的风格和特点。它具有单刀、双刀、扑刀、护手钩、双头枪、双头棍等兵器的特点。

但是王镗想不通,为什么倭寇中也有人使用这种中国的奇特兵器呢?但是王镗很快就想到了一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个倭寇在同明军作战时碰上了使用这种兵器的明军官兵,从战败的明军官兵手中缴获了这种乾坤日月刀,作为自己使用的兵器。

王镗想到这里,心中有了主意,于是将梨花枪立定,大声问道:“喂!倭奴!你这把刀是从哪里得到的?”

倭寇听不懂王镗的话,但是他看到对方把手中枪竖立着,没有跟他拼杀的意思,心中好奇,又看到对方用手指着自己手中的刀,似乎有点明白了,于是心中高兴起来,腾出一只手来比划,意思是告诉对方,自己跟敌人作战,将敌人杀死,夺了武器。王镗拿定主意,伸拇指摇摇,夸奖对方厉害。倭寇死板的脸上露出笑容。就在倭寇得意忘形之际,王镗突然举起梨花枪向倭寇刺去。倭寇急忙举起乾坤日月刀相迎,但是速度慢了一个节拍,被王镗梨花枪准确无误地穿过乾坤日月刀中段的一个护手,径直刺向倭寇的胸膛,倭寇立马被洞穿胸膛而死。

原来奇怪倭寇是日本萨摩国著名武士小野寺辉道。说起来,这小野寺辉道为了在大明帝国军队作战中取得好的战绩,特别注意观察明军使用的兵器。小野寺辉道本来使用一把六尺多长的野太刀,在一次与明军的作战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兵器,就是乾坤日月刀。小野寺辉道高兴了,古老的大明帝国果然是无奇不有,居然有人使用这样的奇特兵器。小野寺辉道思忖,能够使用这样奇特兵器的人一定是明军将领,于是特别贴近那位明军官员挑战。小野寺辉道是日本萨摩国武术高手,而面前这位明军将领却是苗兵中的一位低层军官,武术哪里是小野寺辉道的对手。仅仅三四个回合,就被小野寺辉道用野太刀砍了。小野寺辉道夺了兵器,模仿明军的操作,用双手握住中段的一对月牙护手,参照日本野太刀的招式施展开来,果然厉害,两头伤人,一连杀死了三四位明军官兵,让左右两边的明军都不敢接近。于是小野寺辉道就把野太刀给了同伙,自己就把乾坤日月刀作为兵器使用了。想不到遇上了王镗,送了性命。

倭寇看到头领小野寺辉道被杀死,知道遇上了高手,于是一位小头目想到了用火绳枪对付明军将领,立即命令数十名倭寇一齐将火绳枪装上火药铁弹,一齐向王镗射去。王镗虽然武功高强,但是此时数十倭寇一齐向王镗射击,铁弹嗖嗖地从王镗耳畔飞过。不幸,王镗的腹部中弹,王镗忍着剧痛一连枪挑三四名倭寇,终于倒下了。倭寇一拥而上,将王镗砍死。

王镗是长垣县人,曾任襄城县丞。嘉靖十五年十月,直隶顺天府霸州竖起反对官府的义旗,起义军人数达十几万人。正德六年冬,起义军攻入许州襄城地界。襄城县位于宛洛官道的中间地段,城南有汝河如一线天堑将官道拦腰截断。襄城城南门外有一座红石桥,成为汝河上下游百余里内唯一的跨河大桥,要想顺利渡河,就必须控制住县城。当时襄城县城墙为夯土筑成,护城濠沟也不算深险,所以起义军首领对攻取襄城充满信心。襄城的黎知县听说起义军有十万大军,早已六神无主。

王镗在国子监肄业后,直接被选派到襄城担任县丞,到任刚半年时间。面对当时天下大乱的形势,王镗及早为黎知县出谋划策。一是修城浚池,修补坍圮的城墙,疏浚护城濠沟,二是提前备足城中守战所需粮草和守城器械,以防备对方长期围攻城池。

就在起义军兵临城下,王镗和黎知县紧急商议:对方虽力量强大,但毕竟是流动作战,朝廷已调遣军队前堵后追,对方必不敢为攻一襄城而耗费时日。王镗连夜组织守城军兵和乡兵团勇登上城墙,保卫城池。王镗对黎知县说:“贼人攻城,凭以往的经验,都有内应提前潜入城中。城外攻城令一下,城内的奸细立即响应,守城者必自乱,城可一攻而下。现在我们也要防止敌人用此计谋。”于是组织兵丁在城内进行排查,果然发现一形迹可疑之人,细加审讯,果然是起义军派遣的内应。

襄城城池的西南方向有宽阔的汝河,成为不可逾越的护城濠沟,起义军攻城只能部署在东北方向上。战斗开始了。一队队攻城的义军抬着云梯向护城濠方向快速行进,被城墙上的守军用弓箭击退。第二天,起义军将士在十几辆冲车的掩护下进攻到城墙下,用巨木撞击城门。王镗教人把柴草、碎木捆绑在一起,将油泼在上面,点燃后抛向城下有冲车和人群的地方。义军的冲车战阵被击退。

义军攻城不下,料想城内一定有高人,派探子打听到县丞王镗在指挥筹划。义军将领商量,若强攻此城,必定会增加更大的伤亡,若就此撤兵,却又咽不下这口气。最后命令将士在城外高呼王镗的名字,要王镗出降,不然会誓死攻城,必得王镗而后已。但是王镗不信那一套。

经过两天的攻防战,城内已人心惶惶:敌我力量众寡悬殊太大,若起义军孤注一掷,拼死攻城,城破是旦夕间的事,城破之日,起义军必泄其愤,城内百姓肯定会遭其荼毒。王镗思忖了一阵,登上城楼高声应道:“我就是县丞王镗,如果你们退兵,我亦不惜一死,以活全城百姓,但尔等须要守其诺言,方不被天下英雄耻笑。”

第三天早上,王镗不见了,城外起义军拔营撤退了。原来王镗已经到了义军大营。义军将领为王镗的精神所感动,撤出了攻城战斗,也让王镗回到了襄城。

言归正传,却说王镗被倭寇杀死,指挥陈善道、百户陈绶、冠带总旗张儒等都战死。倭寇在海门大肆烧杀抢掠后退出海门。

章节 设置 返回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目录X

第1章 朱提督走马上任 第2章 项按察详说倭患 第3章 朱提督巡视鹗头 第4章 朱提督整顿海防 第5章 倭寇的窝点双屿港 第6章 曹副使夜访朱提督 第7章 双屿港的密谋 第8章 攻打双屿港的时机成熟了 第9章 明军攻打双屿港 第10章 双屿港被明军捣毁了 第11章 海陆并进追歼倭寇 第12章 走马溪大捷 第13章 暗流在涌动 第14章 朱纨被仇家扳倒了 第15章 倭患再起,东南沿海无宁日 第16章 汤克宽受命剿倭,鳖子门伏击获胜 第17章 倭寇在平湖、松阳等县抢掠 第18章 倭寇侵扰上海县,武尚文抗倭捐躯 第19章 益庆桥大战倭寇,两官员战死沙场 第20章 上海倭患严重,汤克宽被免职 第21章 王提督临危受命,俞大猷大战烈港 第22章 汤克宽坚守乍浦 第23章 汤克宽坚守盐城 第24章 王千夫海门捐躯 第25章 倭寇到处侵扰,王忬紧急调兵 第26章 任环孙镗保嘉定,苏州军民勤备战 第27章 倭寇杀向太仓,王忬紧急调兵 第28章 川沙潘家桥大捷,扬州嘉定修城墙 第29章 徐行健力保海盐 第30章 唐一岑崇明任职,姚刘沙抗击倭寇 第31章 倭寇占领柘林,攻陷青村所 第32章 万表组建和尚兵,黄道关初战获胜 第33章 怪倭寇棍下丧命,和尚兵新场大捷 第34章 翁家港僧兵逞威,长蛇阵大败倭寇 第35章 白沙滩大战倭寇 第36章 赵大王老婆被捉,董邦政上海任职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