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第4章 朱提督整顿海防

小说:大明抗倭英雄传 作者:远山客 更新时间:19小时前

却说朱纨回到州府自己的官邸,只见一位官员已经在大门口等着,原来是项乔。朱纨带着项乔进入府邸客厅,问:“写好了?”项乔从衣袋里摸出一叠稿纸递给朱纨,说:“请朱提督过目。”朱纨接过稿纸,看到题目是。朱纨看正文:

“本职温州滨海人也,祖居离海不过两三箭,尝亲见海贼之杀人,思欲食其肉而寝其皮,而恨于力之不逮也。今以温州一府推之,四三年来,每遇八月以后,十一月以前,巨室揭家以逃生,细民执殳以待命,黑夜惊呼而逾垣出走,官军屯堵而鸡公狗骚然,何异北虏防狄之苦也。往岁贼人檄取高商书银数千两,南屏先生避居温城凡数月,日闻顾秋山都宪在县治,亦几不免于贼矣。在温州,连高友玑、顾遂等高官也自身难保,何况普通百姓,足见当时海患之严重。但项乔认为,近有戗官军者,此皆海禁不通之故也。海通,则舟人籍名官府,家家各有所顾忌,而不敢掳掠,既有掳掠者,严地方交通接买之禁,坐舟人擒之,不劳遗力矣。加强管理和解除海禁并举才是正解。

闽浙海盗,其大有二:其在外也,岛夷窃发,漳人乘间,是之为寇;其在内也,弗靖之民,实阴主之,是之谓奸。御寇以兵,御奸以法,此古今不易之论也。谨献为兵之术六,为法之术五。

兵之术者,整饬军队,加强海防也。以前观之,闽浙两省军务分治,每当海域有事,则往往两省官兵消极应付,互相推诿:浙有寇,浙之海道驱之而入闽,曰:吾地方宁矣。虽闽寇之如水益深,不复能顾也。闽有寇,闽之海道驱之而入浙,曰:吾地方宁矣。虽浙寇之如火益热,不复能顾也。故专任以责成功,两省各敕海道宪臣以专备海寇,使能各尽其术。萃其涣而统一之也。且居柯于漳,居沈于温,由朱纨遥制。

法之术有五:一曰重保甲之令。夫倭寇、番夷、佛郎机等贼,倚海为窟,出没不时,诚难底诘。然此等非漳、皋之民,虽不禁止,而亦不来矣,漳、皋之民,非能家于海也。孰无父母兄弟,孰无妻子?必有出门之期,还家之日也。二曰申私船之禁。禁私造二桅海船。此大舟者,装载之富,既足以致倭兵甲之利又足以为寇矣。三曰难于戢党羽。往者海上虽多盗,然惟攘取钱谷与货贿而已,今则鱼盐刍藁亦为一空,以吾民为之易贸故也。向也取其舟所有而已,今则质其主而归其仆,非尽其家之所有,不得生焉。且一见之顷,如指故知,曰某也富,某也贵游,某也赎千贯,某也赎百贯,必盈其欲而后已。不如其限,不盈其欲者,辄腰斩以示众,以吾民为之指示故也。向也止凭舟为险而已,今则数百成群,登岸以杀人越货矣。四曰搜捕奸豪,公于御强御。盖此通番窝主协济之家,类皆豪右之族,其势足以弭其乡曲,其财足以略其里胥,是以匿而不发,发而不坐也。甚者,高树旗幡,明揭姓氏者,往捕者睥睨其下,莫敢谁何!此又无忌惮之尤者也,执而来,必置之法。五曰恕以待胁从。滨海渔樵之家,为贼所质以索赎,必协之以行动。被获于官兵者,又即以贼绳之,间有逃归半路,官兵即取首级献功,冤也久矣……”

“好啊,你跟我想到一处了。要根除倭患,必须从整饬军队,加强海防着手,加之以整饬法制。好吧,我们现在就从这些方面动起来。”朱提督说。项乔高兴了,自己的想法终于可以付诸实现了。

朱纨送走项乔后,开始着手考虑具体工作。从项乔的文章可以看出,沿海倭患确实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别说普通百姓受害不浅,就是蒙受皇恩的高官和商贾巨富也深受其害。如果不从根本上彻底铲除倭患,让其蔓延,可能导致大明天下的动摇。

朱纨从项乔的文章受到启发,倭寇群体并不仅仅是外来的日本海盗,还包括大明官民中一部分为牟取暴利而铤而走险的亡命之徒。项乔指出,“寇”与“奸”是“倭寇”形成的两个方面,但是两个方面的从属是不同的,因而治理的方法也不同。对付“寇”,靠的是武装力量;对付“奸”,那就得靠法制了。武装力量与法制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彻底铲除倭患。

有了这个思路,朱纨的工作开始有了头绪。朱纨草拟了一个工作计划。主要内容有:

首先要做的是对闽浙两省的卫所进行整饬。长久以来,卫所官兵管理不统一,闽浙两省的卫所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力量,导致战斗力不强,而且由于没有统一指挥,倭寇有空子可钻,这里遇到抵抗,形势不利,可以转到他处抢掠。沿海地域广大,回旋余地也很大,倭寇因此敢于肆意妄为。再者,一部分卫所官员德行堕落,为满足私欲不惜徇情枉法,放纵或者与倭寇暗自串通,对地方进行大肆抢掠。如嘉靖八年,盘石卫指挥梅毕、姚英、张鸾等守黄华寨,受牙行贿,居然允许私船入海为盗,进行非法交易,抢掠地方,这种恶劣事件必须杜绝。

整饬卫所还包括对官员的任用。要把那些德行高尚、能力突出的军官安排在紧要地方。目前要做的是将福建巡海道副使柯乔调往漳州,将福建都司都指挥卢镗调往温州。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对官员进行调动。 

第二件事是大力加强海防。自洪武皇帝以来,闽浙两省在加强海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自明初起,苏松常沿海就设有专门防御倭寇的军备。当时松江府沿海防守之处,起自吴淞,经过川沙、南汇、青村、柘林而到达西部的金山卫卫城,金山卫成为防倭重镇。金山卫北是太仓卫,西是海宁卫, 当年倭寇侵扰苏松常地区的军事行动,大多在长江口的太仓和杭州湾北的金山一带登岸。金山卫卫城是保卫京城南京的屏障。温州作为闽浙两省的交汇点,又加上温州海岸有许多天然良港,于是温州成为倭寇侵扰的重点区域。为了有效地预防倭寇侵扰,明太祖下令在温州府城设立了温州卫,下辖前、后、左、右、中五个千户所。洪武五年,温州卫设沿海巡检司十处,管辖九十三处烽堠。建梅头巡检司城。朝廷将温州等地六百六十艘海船改造成多橹快船,用于抗倭。洪武皇帝还诏命温州海上大量造船以抵御寇。洪武六年,为防卫抵御倭寇侵扰,兴建乐清县新城。洪武七年,为防卫抵御倭寇侵扰,平阳守御千户缪美增筑平阳城。洪武十七年至洪武二十年,为防御抗击倭寇侵犯,信国公汤和奉命巡视浙江沿海诸郡,整饬海防,于沿海建卫城。浙南温、台地区防御倭寇的军事设施建设得到高度重视和加强。温州府作为抗倭重镇,汤和命温州卫指挥使王铭修缮整治了温州府城,增筑外垣,疏浚城壕,同时在温州地区设置温州卫、磐石卫、金乡卫三个卫,设指挥使司。目前要抓紧做的是鹗渚堡和张岭堡的修筑。

加强海防需要足够数量的兵员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沿海设立的巡检司原定兵额是二千五百人,现在绝大多数只有千人左右,有的甚至被撤销。不仅人员减少严重,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也大不如从前。以海防中最重要的战船为例,数量只有鼎盛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十分之一,而且战斗力最强的大型战船全部损毁。由于水师战斗力不强,所以从来不敢干涉海上的走私贸易,一部分水师头领甚至和海商集团一起进行非法交易,从中渔利。要扭转这种现象,必须迅速想办法增加兵员,可以从内地调动部队进入沿海,充实卫所兵员。或者从沿海地区招募壮丁。要赶制出一批装备先进的大型战舰装备沿海水师。

加强海防需要足够数量的战船。为了应急,首先征调战船四十余艘,分布在沿海各港口,做好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

加强海防需要沿海的乡民大力支持。为了应对卫所兵力的不足,可以从沿海地区招募乡勇组成自卫军,进行军事训练,当出现倭情时配合卫所官兵参加战斗。

粮食供应是军队战斗力的保障,要特别抓紧粮食的储藏。要对各卫所屯粮数规定储藏量,还没有达到储藏量的,由海道副使限期完成。

第三件要做的事情是禁止商船下海。为什么要禁止商船下海呢?实际上,本朝自洪武皇帝以来一直实行海禁,禁止商船下海。根源在于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幕府和大名互相征战。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幕府和大名,为了寻找出路,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这些武士、商人和浪人就被中国东南沿海的人们称作倭寇。洪武年间,为了防止倭寇侵扰,下令实施海禁政策,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随着倭患越来越严重,海禁政策也愈加严格。目前东南沿海的倭患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所以强化海禁政策也是目前抗倭战争的需要。

第四件要做的是完善里甲制度。早在洪武年间,皇帝就制定一百一十户为一里的规定,在全国推行黄册制度,完善地方的管理机构,规范地方社会的权力结构,形成以安分守法的地主富民为乡村社区管理层的社会秩序。但是由于人口数量的增长和迁移率的提高,乡村社区成员之间贫富分化程度的加剧,商品经济发展对乡村社会的冲击和影响等原因,建立在里甲体制上的原有乡村社区呈现出明显的分解趋势,粮长、里长之类的职役性地方精英的社会地位大幅衰落,乡村社会的支配权力转移到绅士和土豪等非职役性地方精英手中。所以在许多地方,里甲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抗倭战争,必须把广大乡村的人们都纳入有组织的轨道,这就必须把里甲知道恢复和强化起来。

推行里甲制度,里甲的管理者可以组织本里甲的百姓行动起来,搜捕、严惩勾结倭寇的内贼,孤立倭寇。

朱纨针对目前最要紧的几个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在各府州县贴出告示:

“浙江巡抚、闽浙海防军务提督晓喻闽浙各府州县军民人等:为整顿海防,杜绝倭寇行动之便利,本提督特作如下规定:

严禁专造违式大船,假以渡船为名,专运贼赃并违禁货物,以致不惜名检,招亡纳叛,广布爪牙,武断乡曲。下海通番之人,借其资本,籍其人船,动辄以某府自称,出入无忌,船货回还,先除原借本利相对,其余赃物平分,盖不止一年,亦不止一家。因此情由,不禁乡官之渡船,则海道不可清也。今本提督不恤怨谤,行令禁革,以清弊端:闽浙沿海,凡能远航之二桅大船须于十五日内至官府登记,由官府集中管理,然后由官府出资购买。另,未违禁船只虽被允许在海上从事正常贸易活动,但绝不允许假借乡官之名出入,并且接受官府的统一管制调用。

倭寇、番夷、佛郎机等贼倚海为窟,出没不时,诚难底诘,然此等非籍漳泉之民,虽不禁之而亦不来矣。而愚下之民,一叶之艇,送一瓜,运一罇,率得厚礼。因此不严海滨之保甲,则海防不可复业。今本提督令:在漳州、泉州、兴化、福州四地强化保甲,将原不在保甲内的官吏、生儒、军匠等皆编入保甲,有不从而肆意抵触者,则首先予以劝谕,促使改过,再不从则送官惩治。通同不举者,十家连坐以罪。 

倭患根深蒂固,除日本和佛朗机海盗,大明非法商贾,闽浙沿海地区一部分无业者也参与非法经营之中,对倭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自今日始,对闽浙私商下海百姓,先之以不追即往,继只以赏罚利害,凡在约束中者,即为良民,旧犯过恶,一切不稳,许其自新;有居民有素与番人通者,皆得自首相告;对不愿改过自新,仍与官府巧与周旋者,一旦捕获,以倭寇论处。

朱纨做出部署,下达文件到闽浙各府、州、县,要求各府、州、县严格执行。一个以整饬卫所、加强海防、强化海禁、完善里甲制度的防倭抗倭运动在闽浙两省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章节 设置 返回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目录X

第1章 朱提督走马上任 第2章 项按察详说倭患 第3章 朱提督巡视鹗头 第4章 朱提督整顿海防 第5章 倭寇的窝点双屿港 第6章 曹副使夜访朱提督 第7章 双屿港的密谋 第8章 攻打双屿港的时机成熟了 第9章 明军攻打双屿港 第10章 双屿港被明军捣毁了 第11章 海陆并进追歼倭寇 第12章 走马溪大捷 第13章 暗流在涌动 第14章 朱纨被仇家扳倒了 第15章 倭患再起,东南沿海无宁日 第16章 汤克宽受命剿倭,鳖子门伏击获胜 第17章 倭寇在平湖、松阳等县抢掠 第18章 倭寇侵扰上海县,武尚文抗倭捐躯 第19章 益庆桥大战倭寇,两官员战死沙场 第20章 上海倭患严重,汤克宽被免职 第21章 王提督临危受命,俞大猷大战烈港 第22章 汤克宽坚守乍浦 第23章 汤克宽坚守盐城 第24章 王千夫海门捐躯 第25章 倭寇到处侵扰,王忬紧急调兵 第26章 任环孙镗保嘉定,苏州军民勤备战 第27章 倭寇杀向太仓,王忬紧急调兵 第28章 川沙潘家桥大捷,扬州嘉定修城墙 第29章 徐行健力保海盐 第30章 唐一岑崇明任职,姚刘沙抗击倭寇 第31章 倭寇占领柘林,攻陷青村所 第32章 万表组建和尚兵,黄道关初战获胜 第33章 怪倭寇棍下丧命,和尚兵新场大捷 第34章 翁家港僧兵逞威,长蛇阵大败倭寇 第35章 白沙滩大战倭寇 第36章 赵大王老婆被捉,董邦政上海任职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