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第19章 益庆桥大战倭寇,两官员战死沙场

小说:大明抗倭英雄传 作者:远山客 更新时间:19小时前

上一章正说到,武尚文率领明军在西笠桥附近与倭寇展开血战,不幸中弹牺牲。突围的一百多名明军官兵仍然与倭寇周旋,牵制倭寇杀入县城。而此时吴贤则率领二百六十名官兵正在益庆桥与倭寇展开血战。益庆桥是上海东南部的一条小河上海浦上的一座桥。为了阻止倭寇杀入上海县城,南汇嘴中后千户所的镇抚吴贤率领二百六十名官兵去益庆桥截击倭寇。当吴贤带着部队刚刚赶到益庆桥,倭寇也赶到了那里,于是一场围绕着益庆桥的争夺战开始了。对于倭寇头领小野寺义来说,益庆桥是志在必得。小野寺义看到明军人数没有自己的一半,于是根本不把明军放在眼里,一开始就对益庆桥发起猛烈攻击。明军控制住北桥头的阵地,用鸟铳向企图冲过益庆桥的倭寇进行密集射击,倭寇也用大筒和火绳枪还击。

由于明军扇形阵地上密集的火力,冲上益庆桥的数十名倭寇都被打死,但是倭寇并没有撤退的迹象。经过短暂时间的修整,倭寇发起新一轮的战斗。这一次倭寇吸取了教训,冲在最前面的人全部都穿上了能够防弹的先进铠甲当时具足,这种当时具足在头部、胸部和腹部都装置了软防弹层,能够有效地防止铁弹或铅弹穿入肉体,这就使明军的射击几乎失去效能。在先进铠甲当时具足的保护下,倭寇顺利地冲过益庆桥,开始了与明军短兵相接的拼杀。

由于倭寇人数大占优势,而且倭寇的个人武功普遍高于普通明军官兵,所以明军的劣势很快显露出来。危机时刻,为了避免全军覆没,镇抚吴贤只得命令属下官兵撤退,自己挡住倭寇的进攻。忽然,吴贤感到小腹部颤抖了一下,吴贤感到是中弹了。吴贤强忍着剧痛仍然与倭寇拼杀,到底支持不住,倒下了。倭寇一拥而上,乱刀砍死了吴贤。 

就在吴贤被倭寇砍死的时候,县臣宋鳌带着五六百名乡勇赶到了。乡勇们对倭寇都非常非常地痛恨,说起杀倭寇就来劲。当乡勇们看到手持白晃晃战刀的倭寇向自己杀来,一齐大声呐喊着迎战倭寇,一场恶战随即展开。乡勇中少部分人有鸟铳,大部分人都是用临时打造的“杆子”跟倭寇作战。“杆子”是一种带长柄的尖刀,长柄五六尺长,尖端是一尺多长的尖刀,尖刀跟杀猪的屠户使用的杀猪刀差不多,是民间常用的用于防御山贼强盗的武器。虽然乡勇们作战勇敢,在混战中也打死了一些倭寇,但是乡勇们的个人武功远远不如倭寇,被倭寇砍死的人越来越多,乡勇队渐渐抵挡不住倭寇的进攻。危机时刻,县臣宋鳌与十多位鸟铳手冲到最前面挡住倭寇大队,宋鳌命令乡勇队撤退。倭寇看到乡兵要撤退,乘势掩杀过来,宋鳌与十多位鸟铳手与倭寇展开对射,多名鸟铳手中弹牺牲,宋鳌也英勇战死。

却说守御南汇嘴中后千户所哨官李府听说了倭寇向上海杀来的消息,立即向指挥武尚文请示,回到县城带领李家兵抵抗倭寇。武尚文同意了李府的请求,李府迅速赶回家里,要儿子李香、侄儿李忝、外甥张涓紧急行动,把李家兵都召集起来,对李家兵三十多个成员说:

“孩子们,所里收到斥候报告,有大股倭寇向着上海杀来了,据说有一千多人。孩子们,我们李家兵杀倭寇保家乡的机会来了,现在你们就跟着我出城。但是要注意啊,真的与倭寇面对面了,大家不要怕啊。不过大家要机灵一点,特别要注意保护自己,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抗倭保家。知道了吗?”

“知道了!”李家兵三十多个成员一齐大声回答。 

却说李府带领李家兵出城,向着西笠桥方向奔驰。当李家兵正向西笠桥奔驰,有大群人迎面奔来,眨眼之间,一大群人已经到了面前。李府认得他们是南汇嘴中后千户所指挥武尚文的部下,李府看到他们垂头丧气的样子,看样子是打了败仗,问:“你们……武指挥呢?”

“李哨官你不要问了,武指挥他……他……”一个士兵说着哽咽起来。

“武指挥他怎么样了?”

“武指挥他已经为国捐躯了。倭寇的人太多,武指挥为了掩护部队撤退,牺牲了。奥,李哨官你准备去哪里?”

“杀倭奴,为武指挥报仇!”

“千万去不得,我们三百人都打不赢,你们这几十个人,要去为武指挥报仇,不是去送死吗?回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杀倭奴,以后机会多着那,走,赶快往回走。”

李府听了这番话,又看到明军部队陆续回来了,知道倭寇势力大,这一次县城难免要遭难了,还是回县城动员市民们乘早逃跑为好。于是李府带领李家兵回到县城,紧急动员市民们组织撤离县城。 

倭寇乘势杀入上海县城,在县城大肆烧杀抢掠。一座古老的上海,第一次遭受一千多倭寇的洗劫,上千居民被杀死,县衙的全部建筑被烧毁,所有值钱物品被洗劫一空。 

在上海的北部、长江的入海口吴淞口外有一座山叫着宝山。为什么叫着“宝山”呢?这是有来历的。古时候,从事航海的人多以山脉、岛屿作为辨别航线、港口的标志。然而,长江口一带是平原,无特殊景物可做表识;江海交会之处,风大浪急,礁滩密布,过往船舶常因迷航而失事。明代初期,随着来上海的商船逐渐增多,为了保障水上安全,吴淞口外亟需醒目的导航标志。永乐九年春天,平江伯、海运总督陈瑄调集数千人,在清浦筑了一座土山,方圆百丈,高三十余丈,在山顶立土堡,建烽火台,作为长江口第一座大型航标,并派专人驻守,赐名宝山,立碑纪念,成祖皇帝亲笔撰写碑文,其文曰:

“嘉定濒海之墟,当江流之会。外即沧溟,浩渺无际。凡海舶往来,最为冲要。然无大山高屿,以为之表识,遇昼晴风静,舟徐而入,则安坐无虞。若或暮夜,烟云晦冥,长风巨浪,帆樯迅疾,倏忽千里;舟师弗戒,瞬息差失,触坚胶浅,遄取颠踬,朕恒虑之。今年春,乃命海运将士,相地之宜,筑土山焉,以为往来之望。其址东西各广百丈,南北如之,高三十余丈。上建烽堠,昼则举烟,夜则明火,海洋空阔,遥见千里。于是咸乐其便,不旬日而成。周围树以嘉木,间以花竹,蔚然奇观。先时未筑山之前,居民恒见其地有山影,及是筑成,适在其处,如民之所见者。众曰:是盖有神明以相之,故其兆先见,皆称之曰宝山。因民之言,仍其名而不易,遂刻石以志之。明成祖御制宝山碑记。”

“宝山”的基部以巨木为桩,上垒大量石块和泥土而成,四周树林苍翠、花卉吐艳;顶巅不仅有设计巧妙的用于导航的烽堠,还造了观音殿、龙王庙,春秋时节,拾级而上的游人络绎不绝。 

宝山对面有长沙岛和横沙岛,附近的陆地是松江府华亭县地界,西部与嘉定县相邻,北部是江苏太仓县,四周江水汹涌,其势十分险要。附近南跄村得名于南跄盐场,南跄盐场得名于南跄浦,南跄浦口为古吴淞江的入海口。华亭县共有五大盐场,“自西南而东北依次为浦东、袁部、青村、下砂、南跄盐场。嘉靖十六年又在宝山周围修筑了城墙,城墙周围七百余丈,高二丈四尺,外城河宽二丈四尺,深一丈;内城河宽二丈,深八尺。这样以来,宝山就成为一座军事城堡。

在大明一千多个县里,上海县是排名前几位的大县,军事设施齐全。金山卫是五军都督府直属的卫,设有吴淞江守御千户所和南汇嘴中后千户所,还在吴淞口建有炮台,崇明岛上还驻扎着崇明水师。

历史进入嘉靖年间,正像大明帝国已经显得苍老一般,卫所制度已经近于荒废,洪武年间建立起来的军事设施大多荒废,导致倭寇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入沿海城镇。就在上海遭受大股倭寇洗劫之后的半个月,又大股倭寇进攻宝山,企图以宝山为巢穴,在浦东、袁部、青村、下砂、南跄五大盐场抢劫。对于倭寇来说,盐也是最赚钱的货物之一。 

盐,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它不但是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调味品,而且是维持身体代谢平衡的必需品。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食盐,就会因为代谢紊乱导致四肢乏力而丧失劳动能力。

日本东海道的大名今川氏真向同样临海的同盟相模大名北条氏康以及越后大名上杉谦信提出了一个建议:对处于内陆山区甲斐国大名武田信玄的领地禁运食盐,以达到困死武田信玄的目的。食盐禁运这一招也够狠毒的。

今川氏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在七年前,今川氏真的老爹今川义元在去京都的路上一时大意,在一个叫桶狭间的山沟里被另一个织田信长的乡下大名干掉了,今川氏真顺理成章的坐上了今川家家督的宝座。可是自从今川氏真上台以来,家中变故重生,先是手下大将松平元康据有三河国独立,并与大仇家织田信长结盟;接着,老爹的前盟友——家住甲斐国的强势大名的武田信玄又背信弃义的撕毁了盟约派兵来攻打“老战友”今川氏的骏河国,搞得今川氏真焦头烂额。不得已,氏真想出了这个狠毒的办法,联合武田信玄的两个死对头北条氏康和上杉谦信一起整治武田信玄。

原来,食盐和苎麻纤维自古以来就是越后国的重要物产,越后的领主们历来对领地内食盐生产和外销控制得很严。上杉谦信曾在越后的信浓川、阿贺野川、糸鱼川、荒川等地,设有“百姓”,专门从事食盐生产,并以此作为上杉家一大资金来源。而武田信玄的甲斐国处在内陆,虽然盛产马匹,从平安到战国时代,这里一直是名马的产地,并且有金矿开采,但是由于山多平地少,农产品匮乏,交通不便。尤其是盐,是必须从他国进口的必要物资,在物资运输被封锁的情况下,就有可能造成领国灭亡。

武田信玄面对今川氏真、北条氏康和上杉谦信三国联合实行食盐禁运的政策,不得不向西海岸的大明帝国想出路。武田信玄了解到大明帝国的产盐极为丰富,无论内陆或沿海都有数不清的盐场,制盐业极为发达,随便在一个县城都可以采购到所需要的盐。武田信玄曾经派商队在大明帝国采购了不少盐,尤其在上海采购的盐最多。通过盐商们的活动,了解到仅仅在上海就有五大盐场。目前以松浦隆信松浦党为首的大部队已经与大明帝国开战,和平购买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怎么办呢?武田信玄经过许多天的苦思冥想,终于下决心去大明帝国参加抢劫活动。

武田信玄派遣自己的儿子武田义信率领六百人前往大明帝国东部的海滨城市上海。武田义信是武田信玄的长子,日本战国时代的著名武将。此时刚刚十七岁,丢下刚刚结婚一个月的妻子岭松院,以武田氏家臣马场信春、内藤昌丰二人为副将,以武田信方、甘利虎泰、山县昌景、高坂昌信为将军,乘坐二十艘船出发了。武田义信牢记父亲的嘱托,此次前往大明帝国,主要目的是盐,务必将二十艘船装满食盐而归,以解决目前甲斐国严重缺盐的问题。

武田义信率领船队径直向着上海宝山驶来。

章节 设置 返回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目录X

第1章 朱提督走马上任 第2章 项按察详说倭患 第3章 朱提督巡视鹗头 第4章 朱提督整顿海防 第5章 倭寇的窝点双屿港 第6章 曹副使夜访朱提督 第7章 双屿港的密谋 第8章 攻打双屿港的时机成熟了 第9章 明军攻打双屿港 第10章 双屿港被明军捣毁了 第11章 海陆并进追歼倭寇 第12章 走马溪大捷 第13章 暗流在涌动 第14章 朱纨被仇家扳倒了 第15章 倭患再起,东南沿海无宁日 第16章 汤克宽受命剿倭,鳖子门伏击获胜 第17章 倭寇在平湖、松阳等县抢掠 第18章 倭寇侵扰上海县,武尚文抗倭捐躯 第19章 益庆桥大战倭寇,两官员战死沙场 第20章 上海倭患严重,汤克宽被免职 第21章 王提督临危受命,俞大猷大战烈港 第22章 汤克宽坚守乍浦 第23章 汤克宽坚守盐城 第24章 王千夫海门捐躯 第25章 倭寇到处侵扰,王忬紧急调兵 第26章 任环孙镗保嘉定,苏州军民勤备战 第27章 倭寇杀向太仓,王忬紧急调兵 第28章 川沙潘家桥大捷,扬州嘉定修城墙 第29章 徐行健力保海盐 第30章 唐一岑崇明任职,姚刘沙抗击倭寇 第31章 倭寇占领柘林,攻陷青村所 第32章 万表组建和尚兵,黄道关初战获胜 第33章 怪倭寇棍下丧命,和尚兵新场大捷 第34章 翁家港僧兵逞威,长蛇阵大败倭寇 第35章 白沙滩大战倭寇 第36章 赵大王老婆被捉,董邦政上海任职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