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第20章 上海倭患严重,汤克宽被免职

小说:大明抗倭英雄传 作者:远山客 更新时间:19小时前

上一章正说到,为了抢盐,武田信玄派遣儿子武田义信率领六百人前往大明帝国参与抢劫活动,武田义信率领船队径直向着上海方向驶来。经过四五天的航行,武田义信感到有些疲劳,此时已经到了后半夜,武田义信已经朦朦胧胧睡着了。忽然在甲板上负责了望的兵士轻轻进入船舱,走近武田义信,轻声说:“家主,对面海域发现异象,是不是到了上海?”

武田义信听说到了上海,来了精神,挺地站起走出舱外,站立在甲板上向对面观望,发现对面海域有火光升腾,在凌晨的海面看起来,那火光就像火山爆发那样艳红,稳定而持久地照跃着海面。武田义信自言自语说:“上海啊,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我武田义信就要看到你了,但愿此行满载而归。”于是武田义信把大家叫醒,命令引航者向着红光方向前进。

在上一章里,老夫还对宝山有过介绍,宝山是屹立在上海吴淞口外的一座高高的土山,山顶立有高高的烽火台,烽火台上,白天烧烟雾,晚上燃起烽火,以给航海者以标识。此时住在宝山山顶观音殿的吴淞江守御千户所哨官发现对面的长沙岛附近隐隐约约有船队驶来,立即把情况报告给吴淞所百户冯举、宗元爵,冯举、宗元爵二人得到报告,立即走上山顶观望,果然发现对面的长沙岛附近隐隐约约有船队驶来。冯举拿出千里镜仔细观望,发现这是一支拥有二十艘船的船队,看样子又是大股倭寇杀来了。冯举、宗元爵二人吩咐哨官继续察看,二位百户立即进入营房,把四百名官兵紧急集合。二位百户各自对所属部队做战前动员,决心英勇杀贼,保家卫国。

却说武田义信率领船队径直向有火光的海面驶来。武田义信在出发前曾经对大明沿海的地理和城镇布局有过专门的研究,由于此番去上海的主要目的是抢盐,所以特意对上海的产盐业有过比较详细的研究。武田义信了解到上海的盐场很多,最有名的大盐场有下沙盐场、华亭盐场、南跄盐场、江湾盐场、浦东盐场、袁部盐场、青村盐场等。盐场设分场、团、灶体制,以下沙盐场为例,就管辖着下砂南场、下砂北场、大门场、杜浦场四个盐场。为了加强管理,这些盐场还有更加具体的管理体制,如下沙盐场各分场就合并为三场九个团。官府还将盐民居住村落用围墙和木栅围绕起来,称盐团。以下砂盐场为例,每二灶至三灶为一团,各团四面筑墙挖壕,并派兵把守,其亭场、灶屋、仓舍等皆在团内。随着时间的推移,盐团逐渐发展成为稳定的社会集体。每灶有若干盐户组成,一灶可以达到二十家。同一灶的灶户共同使用官灶官盘,灶丁接盘煎盐,轮当柈次,周而复始。盐课司设新场镇,新场镇距下沙九里。 

下沙盐场以煮盐技术先进而著称,经长期积累创造出一整套独特的方法。早在宋末元初,下沙盐场就打破了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状况,以团为单位,使用大型煎铁盘生产。铁盘广袤数丈,要用一万到两万斤的铁制成,每盘一次可煎六百斤盐,一昼夜煎六盘可得三千六百斤盐,使产量大幅提高。还使用莲管测试法,即以莲管测试盐卤的浓度,使测定方法更加精细。 

武田义信决定首先找到下沙盐场。武田义信还了解到,要进入上海,有多处港口可进入。但是武田义信对地理不熟悉,只知道在吴淞口有一座山,山上设有明人说的烽火台,凭着烽火台的标识可以进入上海。于是武田义信就向着有火光的方向向前航行。

天已经大亮,武田义信与马场信春、内藤昌丰、武田信方、甘利虎泰、山县昌景、高坂昌信等头领与六百多人全部都站在二十艘船的甲板上,观察这古老大明帝国繁荣都市的景观。一座高高的山峰耸立在滚滚波涛之中,山峰后面是一望无际的城市,不过他们此时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面前这耸立在波涛之中的孤立山峰。只见这高耸的山峰顶端有一尖塔模样的建筑,最尖端有浓浓的烟雾升腾,倭寇们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古老大明帝国的军事设施烽火台。看到这景象,倭寇们有些紧张,也许有人说出了内心的担心,但是武田义信告诉他们,现在还不必害怕,大明帝国的军队不可能在毫无交际的情况下就贸然对船队发起攻击。武田义信命令属下停止航行,自己带着副将马场信春与几位家臣乘坐小早船靠近山脚。值岗明军喝问道:

“什么人?看你们喏大一个船队,是商船还是战船?”

一个会说中国话的人回答道:“我们是日本甲斐国的使者,甲斐国与大明天国一直是友好国家,你们一定知道,我们甲斐国国民一直吃你们上海的盐,说来惭愧,我们甲斐国是内陆国家,不出产盐,我们祖祖辈辈都是靠进口你们大明帝国的盐。你们上海不是有许多盐场吗?我们这一次来,就是要到你们上海来采购盐,还请你们给予方便。”

值岗明军听了这一番话,不好做主,打发一位把百户冯举叫来。武田义信看到一位明军官员来了,满脸堆笑,唔里哇啦一阵。会说中国话的人翻译说:“官爷,日本朋友是说,你好,我喜欢你。向你问好呢。”

冯举说:“向我问好?你们是日本人吧,向我问好,只怕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眼吧?告诉我吧,你们这么大一个船队,到底是来干什么?”

翻译把冯举的话翻译给武田义信,武田义信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纸递给冯举,说:“这是我们甲斐国与大明签署的贸易合同,请官爷过目。”

冯举接过“合同”,上面有用日本文字和中国文字写成的合同,但是没有写时间地点,只是在下部有一细长口子。冯举有些半信半疑,问:“这合同是假造的吧?”

武田义信极力辩解:“你这官爷,怎么这样说话?你们大明帝国乃古老大帝国,国家大大的,大大的,版图大得无法形容,人口以万万记;而我们甲斐国什么国家?一个小小的国家,小小的,小小的,我们在你们大明帝国面前敢作假吗?给我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呀。这样吧,把你们这里最高的地方官叫来,让我们与他交涉,怎么样?”

冯举以为这日本人说的有些道理,于是说:“这样吧,你们暂时在这里住下来,让我向县府报告了,取得知县的同意,我们再派人引导你们去盐场采购,怎么样?”

武田义信听说让他们住下来,心下高兴,心想,只要让我们上山,我们就成功了。于是把马场信春、内藤昌丰、武田信方、甘利虎泰、山县昌景、高坂昌信等头领召集起来轻声吩咐一阵,然后将船停泊在明军指定的地方,留下少部分人守船,大部分人跟着武田义信在明军的引带下上山。明军将四百多名日本人安置在观音殿和龙王庙里,安排饭食招待。冯举派人去县府向知县范思谦报告情况,向知县范思谦请示怎么办。

明军招待日本人吃了饭,等待去县府的人回来传达知县的指示,但是日本人心中有鬼,武田义信此次来大明,并不是来和平采购食盐,而是来抢劫食盐,所以武田义信并没有带采购食盐的钱。而且武田义信心中清楚,在目前大明与日本处于交战的情况下,和平采购食盐已经根本不可能。既然是来抢劫,就不能婆婆妈妈,有了机会就动手。于是武田义信抓住目前明军没有准备,给马场信春、内藤昌丰、武田信方、甘利虎泰、山县昌景、高坂昌信等头领打了一个信号,率领四百多名倭寇一齐从观音殿和龙王庙杀出。

这一下明军大大出乎意料之外,被倭寇杀了个措手不及。千户所百户冯举、队长屈伦、巡江百户宗元爵等率领部队仓促应战。但是到了这时候,哪里有明军的回旋余地,孤悬在江海交汇处的宝山,周围也就那么宽,而明军官兵的整体战斗力哪里抵敌久经内战锻炼的日本武士和兵士。在短短的时间里,冯举、屈伦和宗元爵等明军基层指挥员都先后战死,三百多名明军士兵全部被杀害。

倭寇占领宝山,派出一百多名倭寇守卫宝山,其余倭寇杀入下沙盐场,虽然盐场的保卫部队和盐民对倭寇进行了抵抗,但是那种对付地方邪恶势力的保安部队用来抵抗大股倭寇,其力量就显得极为微弱。倭寇顺利翻越盐区的低矮围墙和栅栏进入盐场,将堆放在仓库里的食盐装上马车,运往宝山,装到船上。

倭寇在下沙盐场大肆抢盐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上海,各盐场紧急组织民兵保卫盐场。但是武田义信一伙的二十艘船已经装满,开出宝山回日本去了。

到了六月下旬,又有二百多名倭寇杀入上海,在新场、老鹳嘴等处烧杀抢掠,并且准备再次杀入南汇城。通判刘本元联合镇江总兵陈宝,将倭寇包围在坦直附近的连笔华桥。在激战中,陈宝不幸战死。潘元孝奉命增援连笔华桥,与倭寇展开血战,也不幸战死。残余倭寇乘着明军指挥官战死,一时间出现混乱的机会突围逃窜。也就在这时候,倭寇又被一队武装截住厮杀。这支武装是一支什么部队的?从服装上看,很明显不是明军正规部队,因为这支武装全部穿老百姓衣服。武器也非常杂乱,除了少数人带着鸟铳,大部分人是带着弓箭、杆子、杀猪刀、斧头、铁锤、大砍刀等原始武器。倭寇大概还不知道,这是一支乡兵。

原来在上海新场有一个叫闵电的人,字起光,号方川,也是一位读书人,目前身份还是一位生员。虽然还没有在科场上取得功名,但是在地方上也很有一些名气。一来是他在文学方面令一般的秀才和生员佩服,二来这闵电虽然是读书人,但是颇有胆识,而且涉猎兵法,有一定的军事才能。所以深受督学曹邦辅的赏识。此时正值督学曹邦辅巡视江南抗倭情况,闵电前去拜见,请示御倭策略。曹邦辅对闵电说:“你向来有胆有识,此时正是在抗倭战争中展示才能的好机会,你为什么还不行动起来呢?虽然你手中没有兵,但是目前朝廷允许组织乡兵抗倭,这可是有志之人显露才能的好机会啊!”

闵电从这一番话得到启发,于是联合太学生潘元孝,把新场的青壮年都组织起来,还从新场临近的地方招募了一些人,居然组织起一支一千多人的乡兵。平日参加生产之余进行军事训练,请来武术教徒指导武术,还从明军中请来军官教授军事知识。

这一天,闵电得到报告,说坦直附近的连笔华桥有明军与大股倭寇发生激战。闵电立即率领乡兵向连笔华桥赶来支援。刚刚赶到连笔华桥,就碰上倭寇迎面杀来了。闵电并不知道两位明军指挥官陈宝和潘元孝已经战死,倭寇正在突围逃跑,看到一大群倭寇迎面杀来,没有说的,闵电大喝一声就杀入倭寇阵中。此时倭寇刚刚与明军进行了一场激战,现在看到明军又来了大部队支援,早已没有继续进行战斗的勇气。在闵电一千多人的包围着打的情况下,一百多名倭寇全部被打死。 

连笔华桥一战是倭寇在上海遭受的第一次惨败。

上海发生的一连串倭寇侵扰事件惊动了朝廷,兵部尚书聂豹命令总督杨宜,巡抚曹邦辅,监察御史巡按苏松周如斗三位官员亲临上海督促倭寇战事。三位官员赶到上海,看到上海县衙被倭寇烧毁,城内一片废墟的惨景,无不伤感。知县范思谦向三位官员汇报了前面一段时间与倭寇作战的经过。特别说到南汇嘴中后千户所的指挥武尚文、镇抚吴贤和县臣宋鳌三位官员在倭寇战斗中以身殉国的情况,并且告诉三位官员,武尚文、吴贤和宋鳌的灵柩还存放在妙严寺,准备到时局安定后,择良辰吉日公祭下葬。总督杨宜,巡抚曹邦辅,按院周如斗三位官员当即赶到妙严寺祭奠一番。

监察御史巡按苏松周如斗把上海遭受倭寇洗劫的情况向兵部做了汇报,兵部尚书聂豹得到报告,心想,上海属于金山卫管辖范围,而新任金山卫指挥汤克宽负有直接责任,汤克宽是我调到金山卫的,现在金山卫出了大问题,如果不给汤克宽一些处罚,别人会说我老聂偏袒亲近。于是兵部下文,给汤克宽免去金山卫指挥之职务。

章节 设置 返回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目录X

第1章 朱提督走马上任 第2章 项按察详说倭患 第3章 朱提督巡视鹗头 第4章 朱提督整顿海防 第5章 倭寇的窝点双屿港 第6章 曹副使夜访朱提督 第7章 双屿港的密谋 第8章 攻打双屿港的时机成熟了 第9章 明军攻打双屿港 第10章 双屿港被明军捣毁了 第11章 海陆并进追歼倭寇 第12章 走马溪大捷 第13章 暗流在涌动 第14章 朱纨被仇家扳倒了 第15章 倭患再起,东南沿海无宁日 第16章 汤克宽受命剿倭,鳖子门伏击获胜 第17章 倭寇在平湖、松阳等县抢掠 第18章 倭寇侵扰上海县,武尚文抗倭捐躯 第19章 益庆桥大战倭寇,两官员战死沙场 第20章 上海倭患严重,汤克宽被免职 第21章 王提督临危受命,俞大猷大战烈港 第22章 汤克宽坚守乍浦 第23章 汤克宽坚守盐城 第24章 王千夫海门捐躯 第25章 倭寇到处侵扰,王忬紧急调兵 第26章 任环孙镗保嘉定,苏州军民勤备战 第27章 倭寇杀向太仓,王忬紧急调兵 第28章 川沙潘家桥大捷,扬州嘉定修城墙 第29章 徐行健力保海盐 第30章 唐一岑崇明任职,姚刘沙抗击倭寇 第31章 倭寇占领柘林,攻陷青村所 第32章 万表组建和尚兵,黄道关初战获胜 第33章 怪倭寇棍下丧命,和尚兵新场大捷 第34章 翁家港僧兵逞威,长蛇阵大败倭寇 第35章 白沙滩大战倭寇 第36章 赵大王老婆被捉,董邦政上海任职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