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三章 南还是北

小说: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更新时间:1个月前

(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第二百九十三章南还是北大明:我才是皇太孙_第二百九十三章南还是北小说作者:来点猪头肉内容大小:2.34MB书页:上传时间:2024030105:02:20:ibiquta

满朝文武算是汇聚一堂了,六部尚书暂且不说,工部和户部的左右侍郎也都来了。还包括蓝玉、常升、徐辉祖、李景隆、傅友德这五大国公爷。

这是大事,疏浚运河的事情自然无比重要,所以这些事情就必须要慎重对待。

没有让更多的官员参与,只是因为现阶段不适合将一些事情放在朝堂上罢了。要不然的话必然会导致各种议论,到时候反而会耽误事。

作为朱允熥的钱袋子,夏原吉微微朝着郁新点了点头,有些事情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的。

常升等人则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这件事情他们多少也明白。只是作为五军都督府的话事人,多少也是需要稍微出点力才行。

但是事情到底要怎么做,他们也多少是心里没底。这个时候只需要过来撑场子就行,勋贵集团还是需要有些存在感,不能只是想着打仗的事情。

老朱龙行虎步的来了,怀里抱着个抖着小手、咿咿呀呀的胖娃娃。

徐辉祖的眼神都亮了几分,他对于这个外甥可是爱到了极致,只可惜能够见到的机会太少了。

朱文垚是胆子大的性格,虽然看到了很多人,不过没有半点不适应的地方,反而还是非常的好奇在打量着众人,还试着要去说说话。

“咱过来听听。”在朱允熥起身后,老朱自然的住在主位,“去拿些好玩的过来,要不然文垚坐不住。”

不怪老朱走到哪都要将朱文垚给抱着,而是这孩子就离不开老朱,那自然就是走到哪带到哪,这样看起来是更合适一点。

朱文垚很大方,将抓在手里的金龟递向朱允熥,“呀。”

朱允熥接过来看了看,忍不住埋怨,“祖父,这东西也好给文垚?我看着,这怕是前朝的官印吧?”

“文垚配不起什么印?你给咱说说?”老朱非常不乐意的说道,“你真有本事,给咱文垚找来传国玉玺,打了个大都、灭了北元,也没找回来呀!”

传国玉玺可以说是老朱一个巨大的遗憾,当年攻破元大都,或者是捕鱼儿海大捷,那都是俘获不少,也找到了不少历朝历代的官印。

不过当年南宋灭亡的时候,蒙古丞相伯颜曾将蒙元收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

只是真要说起来的话,北宋时期的传国玉玺到底是真是假都有争议,很多人都觉得是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自焚于玄武楼时,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蓝玉就非常尴尬,当年他领兵灭北元小朝廷的时候,皇帝可是千叮咛万嘱咐的,要将印玺等等尽数带回来,只可惜传国玺还是没有任何的迹象。

朱文垚深处肉嘟嘟的小手,这显然就是打算将龟钮印信给要回去,这可是他的心头肉,是他现在最喜欢的玩具之一。

“文垚是配的起任何印信,我的印信给他都不合适。”朱允熥就笑了笑说道,“只是这么宠着孩子,是不是有些不太好?”

老朱看了一眼朱允熥,说道,“你的印信是不适合咱文垚,你爹留下来的印信,过些年咱直接给文垚拿着。这孩子好,镇得住江山,是大明尧舜之君。”

这些重臣都有些麻了,他们不知道这是皇帝和太孙在一唱一和,还是说这就是皇帝的‘无心之言’,这些事情就不能多想。

老朱看向陈瑄,问道,“咱朝廷准备疏浚运河的事情,你心里头可有没有想法?”

陈瑄就立刻回答说道,“回陛下,臣愚钝”

老朱不耐烦的打断,“直接说心里头有没有想法,若是合适就做,若是不合适再商讨。咱没工夫和你多嘴,心里可有想法?”

陈瑄就不再藏拙、谦虚,“回陛下,臣心中确实有些想法,只是尚且不知合不合适。”

对于这个回答老朱基本满意,“心里头有想法就好,你是漕运总兵官,若是你心里都没个法子,这事情也是难做。”

老朱继续说道,“你父也是军伍出身,你也曾率军打仗。要咱说,督漕运和打仗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你知道该做什么、有何难处,才好安排布置。”

陈瑄确实是武将之子,他本人也曾经是蓝玉的舍人,这位能文能武的将领成为漕运总兵官,很多人觉得不只是因为他此前有参与维修都江堰工程的原因。

这更是因为出身呢,本来也算是淮西勋贵的一部分,是不折不扣的常系一脉,自然也就值得委以重任了。

朱允熥这时候就主动开口了,“皇祖父,现如今是严尚书和陈总兵有些分歧,两人所说之事都有着各自之理,实在难以定夺,还望皇祖父定夺。”

老朱就看了看朱允熥,这孙子有些时候实在是太可恶了,得罪人的事情是一概不做。哪怕心里头有想法了,还要装腔作势一番。

不过只要习惯了这些事情也就行了,也没什么可吐槽的,谁让以前老朱就是这么安排的呢,现在大家都养成了习惯。

老朱就开口问道,“说说,你们现在是如何想的?”

朱允熥主动说道,“回皇祖父,大运河历朝历代都有修筑,孙臣以为不宜再大动干戈,只在前朝的基础后修筑、疏浚就好。”

这话也没什么毛病,京杭大运河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建好的,甚至这也不是隋炀帝一下子就弄出来的。

真要说的话,京杭大运河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修筑都没什么问题。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魏惠王开凿的鸿沟,这就是大运河的开始阶段。

朱允熥继续说道,“如今朝廷向北运输粮食,可以绕开洛阳一段。现如今看来,大运河可分七段。”

从北平到通州的,通惠河,长约八十公里;从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一百九十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四百公里。

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五百公里。邳州到淮安称中运河,长一百九十公里。自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一百八十公里。从镇江到杭州的江南运河,长约三百三十公里。

朱允熥再次开口说道,“现在朝中文武所议之事,无非就是该先疏浚何处,有人觉得该修北段,有人觉得改修南运河,也有觉得改修淤废的山东段。”

老朱自然也明白,自从元末开始,山东段的大运河已经完全给淤废了。虽然清淤比起开凿要轻松点,但是这也是个大工程。

更何况现在的大运河就算是各段之间也不是完全连通的,也少不了会有一段需要用陆运的方式翻转河坝的,这自然也是极大的损耗。

老朱微微点头,随后看向陈瑄,“你的意思,是准备先修北边的那段了?”

陈瑄立刻点头说道,“回陛下,北段虽也有淤废,只是蒙元定都北平之时,漕运乃大计。”

这话也没什么毛病,元朝时期的北平地位特殊,所以相对来说在北平附近的那段河道情况是相对要好一点,哪怕是有淤废,也不至于不通船。

先将简单的给疏浚、修筑了,然后再去攻坚比较难得区域,这显然也是一个看似比较合理的办法了,这么做自然也挑不出来太大的毛病。

更何况以陈瑄的出身来说,他到底是当过领兵大将的。先将天津到北平的那段疏浚好了,海运的粮食能够直接运到北平,北方的防线也可以更稳固。

天津是如今的重中之重,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基地,是通往辽东、北平、开平等地的后勤基地,自然是需要无比的重视。

北平自然不用多说了,这里不是元大都了,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地位显赫的基础,这里依然是大明的一个军事重镇。

老朱微微点头,觉得陈瑄说的有些道理,只是这些显然还不足以打动老朱,他也不会只是听一家之言,还要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计划。

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老朱肯定是希望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回报,多听多看绝对不是什么坏事情。

老朱随即看向严震直,说道,“这么说来,你觉得是该修筑南运河了?怎么,觉得修筑被运河不好?”

严震直就赶紧回答说道,“回陛下,臣以为北运河自然改修,只是朝廷人马、役夫有限。现在修筑北运河,臣以为虽有大用,但是不如修筑南运河划算。”

这就让老朱非常的感兴趣了,既然修筑大运河,自然也就是要将南北都通透起来,这才是最合适的,这也是朝廷想要做到的事情。

不管是南段还是北段,这肯定都是要修的,这一点估计大家也都不会提出任何的反对意见,因为这是战略性的大事,对朝廷没有什么坏处。

严震直就继续说道,“陛下明鉴,如今就是疏浚了北段,山东境内运河不疏浚,漕运还是无法直通北边,还是需海运才行。”

老朱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现在修北段的话,基本上也就是天津到北平的那一段可以漕运,这自然是看似比较简单,当然也可以是费力不讨好。

山东这一段不疏浚,大运河就没办法通畅,将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那自然也就是需要以海运为主,陆运自然也就只能是为辅了。

看到陈瑄要反驳,朱允熥就开口,“你先等一等,等严尚书把话说完,自然给你说话的工夫。现在就你一言我一语,怕是要吵起来。”

陈瑄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忙不迭的说道,“臣不敢。”

朱允熥也就是笑一笑而已,现在提起来了自然是‘不敢’,要是不提醒的话事情都做了,到时候再请罪。

对于这些大臣们的一些套路,朱允熥现在也是比较熟悉了,有些时候确实是想要吐槽,当然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自然也就不用多叫真了。

严震直就继续说道,“陛下,臣以为先疏浚南方河道最优,南运河淤废之处甚少,疏浚起来也不算难。”

南运河也好、北运河也罢,实际上淤塞的情况都有,只是谈不上多么的严重。真正淤塞严重的,也就是中间的那些河段了,那也是大工程。

老朱开口说道,“你的意思是先修到扬州是吧?太孙先前也和咱提过,只是咱问你,到了扬州之后,还不是要转海运吗?”

真要是这样,还不如直接从杭州等地开始海运,免得从扬州中转一下,这看似是有着一些多余的动作了。

老朱继续说道,“扬州不如唐宋繁华,这一点咱也知道。只是这漕运不通,扬州就再难成为紧要之地,这个道理你们也是该明白才对。”

严震直等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唐宋时期的扬州无比繁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扬州是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地位自然也就非同寻常了。

现在的扬州虽然也有不少的商贾,但是繁华程度等等,确实远逊于历史上的一些朝代。

这一点不要说严震直心里有数了,在场的这些勋贵们也都看得出来,主要是因为这些情况太明显了,稍微注意一点就可以看出来其中情形。

朱允熥就开口替严震直解围说道,“皇祖父,严尚书的意思多半是先将基础打劳,以扬州为基础。这些年也有些商贾汇聚扬州,以后只怕会更多。”

老朱不无调侃的说道,“你这么一说咱倒是想起来了,扬州和太仓倒是离的不算远,是该有更多商贾过去了。”

其他人就纷纷看向朱允熥,而朱允熥脸皮厚,“祖父,太仓和扬州还离着远呢,现在是在商讨运河之事,不是市舶司的事情。”

其他人可不这么认为啊,太仓现在就是很多人眼里的水师基地之一了,现在很多的海船都是在那里集结,一些商贾自然闻着味的赶去了。

朱允熥更加不要脸了,拍了拍手,“文垚,爹抱抱。”

朱文垚不给面子,转身往老朱怀里一趴。虽然现在可以‘分享’一些玩具,可是还是不许朱允熥抱。

老朱有些来气,“文垚玩的好好的,非得逗他。咱和你说正事,你少在这和朕打马虎眼。”

被警告的朱允熥也不尴尬,更谈不上害怕。至于文武百官们也不会有什么好奇怪的,这位太孙对付皇帝的手段多着呢。

不只是多,而且看起来不管是什么样的手段,都能吃准皇帝!本文每页显示5000字共302页当前第297页

章节 设置 返回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目录X

第一章 提剑 第二章 他能守得住天下? 第三章 谁教你的? 第四章 搬出去 第五章 正好,我也记仇 第六章 我去哪? 第七章 叩见大明兴宗皇帝 第八章 子不类父 第九章 都是兄弟 第十章 发难 第十一章 朝堂争辩 第十二章 朝堂大乱 第十三章 接着斗呗 第十四章 应对方式 第十五章 前途未卜 第十六章 行动 第十七章 规矩 第十八章 行动 第十九章 舍我其谁 第二十章 都没了活路 第二十一章 睚眦必报 第二十二章 家长里短 第二十三章 不甘、嫉恨 第二十四章 我不能输 第二十五章 皇孙出宫 第二十六章 武人集团 第二十七章 勋贵 第二十八章 望之不似人君 第二十九章 沉住气 第三十章 纨绔的皇孙 第三十一章 我是允熥啊 第三十二章 小聪明 第三十三章 沐王 第三十四章 不省心的叔叔们 第三十五章 平稳、隐忧 第三十六章 纨绔的理想 第三十七章 周王返京 第三十八章 真假纨绔 第三十九章 你也有今天 第四十章 有意思了 第四十一章 交锋、试探 第四十二章 儿臣不敢 第四十三章 多疑、信任 第四十四章 功臣之后 第四十五章 心结 第四十六章 定下来吧 第四十七章 自寻死路 第四十八章 狠辣 第四十九章 杀鸡儆猴 第五十章 行情涨了 第五十一章 不可沽名学霸王 第五十二章 区别对待 第五十三章 有趣的关系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处置 第五十五章 安心上路 第五十六章 安排 第五十七章 名分之争 第五十八章 嫡、庶 第五十九章 我没错 第六十章 堂堂正正 第六十一章 一个贤王的诞生 第六十二章 三师 第六十三章 葬礼 第六十四章 权力下放 第六十五章 朱家的王爷们 第六十六章 特务头子 第六十七章 市长、局长 第六十八章 分蛋糕 第六十九章 不急 第七十章 不好惹的叔叔们 第七十一章 准备就绪 第七十二章 大典(一) 第七十三章 大典(二) 第七十四章 大典 (三) 三江+上架感言 第七十五章 对皇叔的期待 第七十六章 上岸第一剑 第七十七章 各自的立场 第七十八章 移风易俗不易 第七十八章 不只是家事 第七十九章 和离吧 第八十章 大明凤凰男 第八十一章 放开手脚 第八十二章 时间、改变 第八十三章 永镇云南 第八十四章 凉国公威风 第八十五章 人情世故 第八十六章 他急了 第八十七章 画大饼的香火 第八十八章 踏实办事 第八十九章 勤政爱民皇太孙 第九十章 我来主事 第九十一章 拖字诀 第九十二章 一唱一和 第九十三章 不一样的生辰 第九十四章 在祀与戎 第九十五章 涌泉相报 第九十六章 久远的谋划 第九十七章 突如其来的双簧 第九十八章 拱火 第九十九章 添柴 第一百章 又掉坑里了 第一百零一章 我错哪了? 第一百零二章 搂草打兔子 第一百零三章 建文三宝 第一百零四章 冷处理 第一百零五章 戏中戏 第一百零六章 改变从现在开始 第一百零七章 烈火烹油 第一百零八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 第一百零七章 持续丢脸 第一百一十章 大戏开张 第一百一十一章 发动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人、北人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对峙 第一百一十四章 猎杀时刻 第一百一十五章 输麻了的文官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获全胜 第一百一十七章 物是人非 第一百一十八章 六根不净的和尚 第一百一十九章 人才 第一百二十章 要求不低 第一百二十一章 聪明人聚会 第一百二十二章 媳妇不好找 第一百二十三章 国子监 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亲戚 第一百二十五章 名宦 第一百二十六章 徐妙锦、宝钞 第一百二十七章 宝钞必须改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太孙妃 第一百二十九章 延续性 第一百三十章 文武制衡 第一百三十一章 皇太孙的位置最舒服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明贤王第二弹 (上)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明贤王第二弹 (中)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贤王第二弹 (下) 第一百三十五章 民生、科技 第一百三十六章 自家人才能放心 第一百三十七章 观政 第一百三十八章 我不是要削藩 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老交替 第一百四十章 忙且累 第一百四十一章 种田的太孙 第一百四十二章 正事 第一百四十三章 权力交接 第一百四十四章 等着出成果 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门大户 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王的左膀右臂 第一百四十七章 良相、良田 第一百四十八章 操之过急 第一百四十九章 诸王秋猎 第一百五十章 勋贵女眷 第一百五十一章 摘桃子 第一百五十二章 第一百五十三章 兄友弟恭 第一百五十四章 宗室的区别对待 第一百五十五章 宗室,还得用 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有规划 第一百五十七章 现在、以后 第一百五十八章 平稳过渡 第一百五十九章 过不安生的年 第一百六十章 理直气壮 第一百六十一章 宗室也得考评 第一百六十二章 聪明的秦王 第一百六十三章 年轻才俊 第一百六十四章 坏人他来当 第一百六十五章 无辜的周王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太孙和秦王的争吵 第一百六十七章 该罚还得罚 第一百六十八章 太孙和秦王的交易 第一百六十九章 自古以来 第一百七十章 匹夫无罪 第一百七十一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一百七十二章 顺顺利利、稳稳当当 第一百七十三章 此一时彼一时 第一百七十四章 改进 第一百七十五章 赏功罚过 第一百七十六章 投其所好 第一百七十七章 兄友弟恭 第一百七十八章 戏精 第一百七十九章 人选 第一百八十章 慢慢发展 第一百八十一章 武苑 第一百八十二章 如获至宝 第一百八十三章 二代们 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才、喜事 第一百八十五章 长大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是孤家寡人 第一百八十七章 种田的朱家人 第一百八十八章 实事、好处 第一百八十九章 京军改编 第一百九十章 早做安排 第一百九十一章 好大喜功 第一百九十二章 调兵遣将 第一百九十三章 走一走、聊一聊 第一百九十四章 自家人先上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功、该赏 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略主动 第一百九十七章 踏实做事的周王 第一百九十八章 家事 第一百九十九章 借题发挥 第两百章 勤俭持家 第二百零一章 臂助 第二百零二章 越权 第二百零三章 心胸 第二百零四章 抓紧 第二百零五章 人伦温情 第二百零六章 心意 第二百零七章 大婚的序曲 第二百零八章 大婚 第二百零九章 这是生活 第二百一十章 有喜 第二百一十一章 欢天喜地 第二百一十二章 地位稳固 第二百一十三章 正经事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不是玩笑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不难取舍 第二百一十六章 名正言顺 第二百一十七章 循序渐进 第二百一十八章 安南攻略 第二百一十九章 缺人 第二百二十章 铁律 第二百二十一章 试探 第二百二十二掌 小小底牌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不用着急 第二百二十四章 顽疾 第二百二十五章 先办事 第二百二十六章 得有本事才行 第二百二十七章 踏实办事 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续推进 第二百二十九章 藩王心思 第二百三十章 各自的安排 第二百三十一章 分摊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一家人 第二百三十三章 糟心事 第二百三十四章 同步进行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脉相承的刻薄 第二百三十六章 放出风声 第二百三十七章 事无巨细 第二百三十八章 都是聪明人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头等大事 第二百四十章 图穷匕见 第二百四十一章 这不是削藩 第二百四十二章 杀鸡儆猴 第二百四十三章 喜事 第二百四十四章 推陈出新 第二百四十五章 回朝 第二百四十六章 公开 第二百四十七章 全面的推进 第二百四十八章 吹风 第二百四十九章 低调做人 第二百五十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 第二百五十一章 教育问题 第二百五十二章 六部尚书总有缺 第二百五十三章 造势 第二百五十四章 终于等到你 第二百五十五章 颐养天年 第二百五十六章 传世之孙 第二百五十七章 盛世的开端 第二百五十八章 忙且累 第二百五十九章 有惊喜 第二百六十章 主动权 第二百六十一章 坚持斗争 第二百六十二章 安心 第二百六十三章 好主意 第二百六十四章 软刀子割肉 第二百六十五章 能臣干吏 第二百六十六章 该做的事情有很多 第二百六十七章 提前安排的后事 第二百六十八章 尽善尽美 第二百六十九章 好事、坏事 第二百七十章 好事就是好事 第二百七十一章 闻风而动 第二百七十二章 看表现 第二百七十三章 旧制 第二百七十四章 不能苦孩子 第二百七十五章 当前之事 第二百七十六章 坐享其成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势所趋 第二百七十八章 利益 第二百七十九章 言者无罪 第二百八十章 根本 第二百八十一章 偏爱 第二百八十二章 端正态度 第二百八十三章 有好处不能忘了自家人 第二百八十四章 低调的宗室 第二百八十五章 名正言顺 第二百八十六章 都别急 第二百八十七章 身份不同 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假老乡 第二百八十九章 重用、限制 第二百九十章 回京 第二百九十一章 创造条件 第二百九十二章 应有的位置 第二百九十三章 南还是北 第二百九十四章 齐头并进 第二百九十五章 纨绔、搬家 第二百九十六章 全力以赴 第二百九十七章 补偿 第二百九十八章 规矩就是规矩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大事、小事 第三百章 人大辈分小 第三百零一章 特殊之处 第三百零二章 圣诞 第三百零三章 传位 第三百零四章 训斥、安排 第三百零五章 养起来 第三百零六章 意见不少 第三百零七章 穷 第三百零八章 身份的改变 第三百零九章 规划 第三百一十章 黄道吉日 第三百一十一章 多管齐下 第三百一十二章 改变 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事不少 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人、旧人 第三百一十五章 知道的多不是坏事 第三百一十六章 共议国政 第三百一十七章 哥俩好 第三百一十八章 规矩 第三百一十九章 预防 第三百二十章 不能委屈了好孩子 第三百二十二章 小气 第三百二十三章 能省则省 第三百二十四章 窝案 第三百二十五章 民、士、官 第三百二十六章 从重从严 第三百二十七章 斗而不破 第三百二十九章 担当 第三百三十章 少些遗憾 第三百三十一章 高效 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第三百三十三章 紧迫 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视同仁 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修 第三百三十六章 经贸、军事 第三百三十七章 能臣干吏 第三百三十八章 安宁祥和 第三百三十九章 装 第三百四十章 等不起 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用多想 第三百四十二章 最好的选择 第三百四十三章 深意 第三百四十四章 安排妥当 第三百四十五章 天经地义 第三百四十六章 多做事 第三百四十七章 小康 第三百四十八章 身份的差距 第三百六十五章 社稷为先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切如常 第三百六十七章 武备废弛 第三百六十八章 持续努力 第三百六十九章 元年 第三百七十章 好的开始 第三百七十一章 正心 第三百七十二章 多心 第三百七十三章 福气 第三百七十四章 靠山 第三百七十五章 军备 第三百七十六章 又要有大案 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阴阳师 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省心的宗室 第三百七十九章 该放权 第三百八十章 责任 第三百八十一章 习惯了就好 第三百八十二章 特殊待遇 第三百八十三章 决不允许 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视同仁 第三百八十五章 得罚 第三百八十六章 这不是贬戍 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各有志 第三百八十八章 事无巨细 第三百八十九章 动员 第三百九十章 当家做主 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留遗憾 第三百九十二章 阻力 第三百九十三章 躲清净 第三百九十四章 主意已定 第三百九十五章 着眼未来 第三百九十六章 得有人分忧 第三百九十七章 猝不及防 第三百九十八章 向前看 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办成了就行 第四百章 省刑减狱 第四百零一章 宽、严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