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三章 紧迫

小说: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作者:来点猪头肉 更新时间:1个月前

第三百三十三章紧迫第三百三十三章紧迫::

朱允熥是真的没有打算将十二监的一些人换掉,主要就是没有这个必要。

张福生都是老朱给安排过来的,这几年用着也颇为顺手,总不能在这个时候想着换个所谓的心腹吧?

十二监确实是非常敏感、要害,说到底就是这些宫内的供用都是为皇室服务,可靠的人用着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但是老朱当初放权放的干脆,现在能够接手直接就用,那就没必要多去做一些事情了,实在是有些不划算。

至于朝堂上的一些人倒是该换的就换,其实这几年朱允熥都已经换了不少人了。虽然有郁新这样老朱时期提拔重用的,不过大多数也都是朱允熥提拔的。

一套班子接着继续用就好,对于朱允熥来说这些也都不算是什么大事情,主要是用着顺手,以及确实不会对于他接下来执政有影响,这就行了。

新的一天继续以早朝为开始,很多的事情还是按部就班的在进行着,也没有出现什么大事了,这也让不少人感觉到比较安心。

这就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这段时间有太多要紧的事情该处理,大家已经分身乏术了,可不能再出现一些大事,那样实在是忙不过来。

下朝后的朱允熥刚到文华殿,就听到梅殷求见的消息。

梅殷刚进殿就规矩行礼,“臣没有,拜见皇太孙殿下。”

朱允熥笑着开口,“大姑父多礼了,这也没有外人,用不着这么正式。”

梅殷则是规规矩矩的开口,“殿下,臣是臣子,自然当恪守君臣之道。殿下一向宽待于臣,臣若是不能自省,迟早会招致大祸。”

其实按照梅殷的想法,朱允熥就不该称呼为‘大姑父’,毕竟老朱的第一个女儿是临安公主朱镜静,只不过这个事情还是别叫真最好。

在外面的时候,朱允熥是严格按照排序来称呼。可是私下里,他将很多人区分的比较清楚,嫡庶等等也都是要算的。

朱允熥笑着对梅殷问道,“姑父,大姑这几天可说我了?”

梅殷赶紧辩白说道,“回殿下,臣等不敢!”

“我觉得以大姑的性子,也确实不会私下埋怨我,小姑倒是敢。”朱允熥笑着说道,“所以我才让大姑入宫,让妙锦和大姑说清楚一些事情。”

梅殷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主要就是因为朱允熥说的一些事情也算是实际情况,这位太孙办事实在是老道的厉害,不像是二十的人。

朱允熥叹气说道,“朝堂上出了这样的事情,这也是没人愿意看到的。尤其是涉及到国子监,我也只能拿姑父立威。”

梅殷就赶紧回答说道,“殿下,这也是臣的疏漏,臣没能治理好国子监,全都是臣的过失。”

这些也是梅殷的态度了,虽然觉得国子监的事情让他生气、愤怒,但是他也确实不觉得自己冤,谁让事情出在他职权范围之内呢。

朱允熥也只是说道,“姑父明白这些就好,这件事情处置之后,姑父也不好留在应天府,要不然不足以服众。”

梅殷低着头,恭敬的回答说道,“臣明白,出了如此事情,臣罪责难逃。”

“姑父去主政一方如何?”朱允熥笑着问道,“姑父精通经史、富有谋略,也曾任山东学政、在北平以及河南赈灾,就差主政一方了。”

梅殷顿时有些激动,不过还是有些底气不足,“殿下,若是让臣去主政,怕是有些难以服众啊!”

“怎么难以服众了?”朱允熥笑着说道,“你是从一品的都督同知,贬为从二品的布政使,这是连降两级了,这还要怎么样?”

主政一方的左右布政使都是从二品,看似是位高权重、天高皇帝远,但是在很多人眼里,布政使真的不如京官更有前途。

远离中枢,基本上就意味着仕途没有进步空间了,对于到了这个品级的官员来说,心里自然也是会有一些不甘。

梅殷就赶紧说道,“臣自知才疏学浅,又出现如此疏漏,实在难逃罪责。臣谨遵殿下令喻,定当恪守本分,不负殿下大恩。”

这就是朝中有人好当官的真实写照了,其他人在红仓案当中能不能保住性命都难说,而梅殷看起来也就是贬官而已,根本就不需要担心性命之忧。

甚至就算是这个贬官,很有可能也就是过渡性的,说不定过个两三年就给调回来了,到时候他依然是位高权重的驸马爷、朝廷重臣。

至于说将梅殷这个勋贵、外戚,乃至是武将给安排到文官系统去,一些文官就算是心里有些牢骚,也只能是乖乖的认了。

大明国子监祭酒是从四品,这自然是以德高望重的大儒任职。

可是在大明开国以来,先是李文忠、后是梅殷,这两位勋贵、外戚先后掌管国子监事,他们先后主管国学。

也就是说大明的一些学子早就习惯了他们最顶头的上司其实是勋贵,大明的文官们时常感觉到被欺负、被压制,这也是从方方面面可以看出来的。

朱允熥看向梅殷,说道,“我想着姑父若是主政一方,还是去北边比较好,朝廷现在最为担忧的事情就是北方的事情。”

梅殷对此心里有数,立刻说道,“殿下,臣斗胆,请为北平右布政使。”

“右布政使?”朱允熥笑了起来,“姑父若是去了北平,自然也就是左布政使了。我也觉得北平不错,这几年要大治北平才好。”

说到底就是北平的地位特殊,那里是元朝的元大都。虽然现在谈不上是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现在更多的是以军事重镇的属性存在着。

但是北平说什么也不能只是以军事重镇的身份存在,大明要持续的开发、恢复北方的民生和民心,有几个极为重要的城市。

除了北平之外,也就是西安、太原等城市了,现在在那边也确实有大明最为重量级的几个藩王在镇守着。

朱允熥随即继续说道,“这些事情以后再说,最早也是要等到明年开春再说。到时候给顺昌留在应天府,大姑也跟着一起去北平。”

梅殷稍微有些尴尬的说道,“殿下,公主殿下随行的话,是不是有些不太妥当?”

“怎么,还要我留质子?”朱允熥开玩笑说道,“真要是不准大姑过去,她说不定就要埋怨我了。景福其实也能留下,只是永贞太小,得有兄长照顾。”

梅殷和宁国公主还是非常恩爱的,他们有着三个儿子。不过说到底,朱允熥看重的还是梅顺昌,这样的嫡长子有着很多先天优势。

朱允熥的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了,梅殷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了,其实他当然也是乐意看到这样的情况。

至于其他的官员没有这样的待遇,那就是其他官员的事情了。大明朝的皇帝从来都不是一碗水端平的,有些官员的待遇等等确实就要好很多。

朱允熥随即正经问道,“姑父这一趟过来,是不是有些事情要说?”

梅殷确实有正事,只不过刚进文华殿,话题都是被朱允熥这个皇太孙牵着走,他也只能是耐心的在等待着了,正事现在也该提及了。

梅殷严肃的开口说道,“殿下,此次红仓之案,臣等已经查出了些许头绪,臣奉旨彻查此案,已经有些许定论。”

张福生接过奏章送了过来,朱允熥仔细的看着奏章,其实和昨天暴昭送来的内容大同小异。

现在只是一些阶段性的案情汇总等等,很多的衙门都是在互相较劲,都想要早点在皇太孙面前立功,想要以此来将自身给摘出去。

暴昭如此,梅殷也是如此,主要是大家的压力都比较大,所以稍微的有着那么一些进展,当然是要抓紧来报,免得被其他衙门的人抢夺了功劳。

毕竟这个案子很多部门在管,看似是有些资源浪费了,可是同样也意味着效率非常高,对大家都在加班加点呢。

朱允熥的态度就不一样了,对梅殷和对暴昭肯定不同,“这就好,姑父看着处置。眼看着日子也就快要到了,真要是拖下去,我担心不太好。”

梅殷立刻无比坚决的保证说道,“殿下放心,臣等定会彻查此案,尽快结案,绝不会误了时辰!”

朱允熥需要的就是这句话,这个案子就算是再快都不为过。当然也不能只是快,也需要确保这个案子当中不能出现一些冤情等等。

大家现在都明白时间紧迫,也明白时局敏感,所以现在都在抓紧时间呢,真要是耽误了大事,那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就算是梅殷都觉得自己要是这一次不能将事情给办好,那也就有极大的可能被重罚了。新皇登基的第一炮打不响,没有人能承担起这样的后果。

也可以说是洪武皇帝任上的最后一个大案,要是不能有个好的收尾,新皇登基后极有可能记仇、不断的翻旧账。

百官们现在的压力大着呢,但是就算是有不小的压力,该办的案子肯定还是要办好。

朱允熥看着梅殷,笑着开口,“姑父,这些案子你也心里有数,抓紧继续办好。一会儿去祖父那边一趟,这个案子他盯得紧,得抓紧奏报。”

梅殷自然也明白这些,现在的大明臣子难当啊,实在是大明现在是两个太阳。

洪武皇帝对于政事不太用心,但是不代表一点都不关注。更何况不管是按照礼法还是其他,遇到了大事肯定也都是需要去向皇帝奏报。

只是奏报大事也需要让太孙知晓,毕竟太孙眼看着就要登基,更何况这几年也都是太孙在主持朝政,这就显得非常敏感了。

有些喜欢琢磨的大臣有些时候还会琢磨遇到了事情是需要先去向皇帝奏报还是先去向太孙奏报,这些对于一些臣子来说也是非常敏感的事情。

因为这个先后的问题,很有可能就是被认为是‘效忠于谁’,这就是要了命的事情了。

等到梅殷离开文华殿,朱允熥笑着开玩笑,“现在这些人可都是急了,一个个的都忙着在奏报。张福生,让人交代一下,若是红仓案,除非是大事才能入殿。”

张福生自然也赶紧记下来,说到底就是现在很多衙门的官员都是想要来奏报,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稍微有些进程都想要来露脸。

不过张福生这时候也说道,“殿下,大儒们半个时辰后就要入宫了,还请殿下移驾。”

朱允熥一听也明白了,确实是需要准备一下了,大儒们入宫商讨一些登基大典的礼仪问题,这可是大事情。

哪怕朱允熥也觉得基本上的框架肯定是不会有什么变动,但是现在去集思广益一下也不错,这也是一种亲贤、广开言路的表现。

千万别觉得这就是表面文章,这样的一些工作也确实是非常有必要的。

朱允熥随即问道,“祖父可起来了?”

“回殿下,陛下一个时辰前就起来了。”张福生就回答说道,“小殿下半个时辰前才起身。”

朱允熥顿时乐了,“祖父只怕是起的更早一些了,准备一下吧,我也去西宫一趟。”

反正老朱也是要旁听的,朱允熥就觉得还是去西宫一趟,和老朱一起去华盖殿。至于这一次会不会带着朱文垚,大概率是不太可能带着的。

但是这件事情朱允熥也不敢保证,倒不一定是老朱时刻离不得朱文垚这个小重孙,而是朱文垚这样的孩子极度黏人,他要是时间长一点没看到曾祖父就急的嗷嗷哭。

这可是一般人都不敢承担的后果,小殿下是真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皇帝都一次次的为小殿下改变一些立场和原则的,有着的是一些看似无尽的溺爱。

朱允熥简单的收拾一下就起身了,先去西宫和老朱碰头,然后去旁听大儒讲经,希望这一次的讲经不要只是一些晦涩难懂的经义等等。

刚到西宫门口,朱允熥就听到了朱文垚在哭,抱着老朱的大腿不撒手呢。

“行行行,咱带着你总成了吧!”老朱心疼不已,弯腰抱起来朱文垚,“你这孩子,让你娘带一会儿都不行,就认咱了?”

朱文垚还是忍不住的在抽泣、哽咽,趴在老朱怀里不动弹。老朱这一下是彻底败了,带着孩子吧。:

章节 设置 返回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目录X

第一章 提剑 第二章 他能守得住天下? 第三章 谁教你的? 第四章 搬出去 第五章 正好,我也记仇 第六章 我去哪? 第七章 叩见大明兴宗皇帝 第八章 子不类父 第九章 都是兄弟 第十章 发难 第十一章 朝堂争辩 第十二章 朝堂大乱 第十三章 接着斗呗 第十四章 应对方式 第十五章 前途未卜 第十六章 行动 第十七章 规矩 第十八章 行动 第十九章 舍我其谁 第二十章 都没了活路 第二十一章 睚眦必报 第二十二章 家长里短 第二十三章 不甘、嫉恨 第二十四章 我不能输 第二十五章 皇孙出宫 第二十六章 武人集团 第二十七章 勋贵 第二十八章 望之不似人君 第二十九章 沉住气 第三十章 纨绔的皇孙 第三十一章 我是允熥啊 第三十二章 小聪明 第三十三章 沐王 第三十四章 不省心的叔叔们 第三十五章 平稳、隐忧 第三十六章 纨绔的理想 第三十七章 周王返京 第三十八章 真假纨绔 第三十九章 你也有今天 第四十章 有意思了 第四十一章 交锋、试探 第四十二章 儿臣不敢 第四十三章 多疑、信任 第四十四章 功臣之后 第四十五章 心结 第四十六章 定下来吧 第四十七章 自寻死路 第四十八章 狠辣 第四十九章 杀鸡儆猴 第五十章 行情涨了 第五十一章 不可沽名学霸王 第五十二章 区别对待 第五十三章 有趣的关系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处置 第五十五章 安心上路 第五十六章 安排 第五十七章 名分之争 第五十八章 嫡、庶 第五十九章 我没错 第六十章 堂堂正正 第六十一章 一个贤王的诞生 第六十二章 三师 第六十三章 葬礼 第六十四章 权力下放 第六十五章 朱家的王爷们 第六十六章 特务头子 第六十七章 市长、局长 第六十八章 分蛋糕 第六十九章 不急 第七十章 不好惹的叔叔们 第七十一章 准备就绪 第七十二章 大典(一) 第七十三章 大典(二) 第七十四章 大典 (三) 三江+上架感言 第七十五章 对皇叔的期待 第七十六章 上岸第一剑 第七十七章 各自的立场 第七十八章 移风易俗不易 第七十八章 不只是家事 第七十九章 和离吧 第八十章 大明凤凰男 第八十一章 放开手脚 第八十二章 时间、改变 第八十三章 永镇云南 第八十四章 凉国公威风 第八十五章 人情世故 第八十六章 他急了 第八十七章 画大饼的香火 第八十八章 踏实办事 第八十九章 勤政爱民皇太孙 第九十章 我来主事 第九十一章 拖字诀 第九十二章 一唱一和 第九十三章 不一样的生辰 第九十四章 在祀与戎 第九十五章 涌泉相报 第九十六章 久远的谋划 第九十七章 突如其来的双簧 第九十八章 拱火 第九十九章 添柴 第一百章 又掉坑里了 第一百零一章 我错哪了? 第一百零二章 搂草打兔子 第一百零三章 建文三宝 第一百零四章 冷处理 第一百零五章 戏中戏 第一百零六章 改变从现在开始 第一百零七章 烈火烹油 第一百零八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 第一百零七章 持续丢脸 第一百一十章 大戏开张 第一百一十一章 发动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人、北人 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北对峙 第一百一十四章 猎杀时刻 第一百一十五章 输麻了的文官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获全胜 第一百一十七章 物是人非 第一百一十八章 六根不净的和尚 第一百一十九章 人才 第一百二十章 要求不低 第一百二十一章 聪明人聚会 第一百二十二章 媳妇不好找 第一百二十三章 国子监 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亲戚 第一百二十五章 名宦 第一百二十六章 徐妙锦、宝钞 第一百二十七章 宝钞必须改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太孙妃 第一百二十九章 延续性 第一百三十章 文武制衡 第一百三十一章 皇太孙的位置最舒服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明贤王第二弹 (上)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明贤王第二弹 (中)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贤王第二弹 (下) 第一百三十五章 民生、科技 第一百三十六章 自家人才能放心 第一百三十七章 观政 第一百三十八章 我不是要削藩 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老交替 第一百四十章 忙且累 第一百四十一章 种田的太孙 第一百四十二章 正事 第一百四十三章 权力交接 第一百四十四章 等着出成果 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门大户 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王的左膀右臂 第一百四十七章 良相、良田 第一百四十八章 操之过急 第一百四十九章 诸王秋猎 第一百五十章 勋贵女眷 第一百五十一章 摘桃子 第一百五十二章 第一百五十三章 兄友弟恭 第一百五十四章 宗室的区别对待 第一百五十五章 宗室,还得用 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有规划 第一百五十七章 现在、以后 第一百五十八章 平稳过渡 第一百五十九章 过不安生的年 第一百六十章 理直气壮 第一百六十一章 宗室也得考评 第一百六十二章 聪明的秦王 第一百六十三章 年轻才俊 第一百六十四章 坏人他来当 第一百六十五章 无辜的周王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太孙和秦王的争吵 第一百六十七章 该罚还得罚 第一百六十八章 太孙和秦王的交易 第一百六十九章 自古以来 第一百七十章 匹夫无罪 第一百七十一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一百七十二章 顺顺利利、稳稳当当 第一百七十三章 此一时彼一时 第一百七十四章 改进 第一百七十五章 赏功罚过 第一百七十六章 投其所好 第一百七十七章 兄友弟恭 第一百七十八章 戏精 第一百七十九章 人选 第一百八十章 慢慢发展 第一百八十一章 武苑 第一百八十二章 如获至宝 第一百八十三章 二代们 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才、喜事 第一百八十五章 长大了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是孤家寡人 第一百八十七章 种田的朱家人 第一百八十八章 实事、好处 第一百八十九章 京军改编 第一百九十章 早做安排 第一百九十一章 好大喜功 第一百九十二章 调兵遣将 第一百九十三章 走一走、聊一聊 第一百九十四章 自家人先上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功、该赏 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略主动 第一百九十七章 踏实做事的周王 第一百九十八章 家事 第一百九十九章 借题发挥 第两百章 勤俭持家 第二百零一章 臂助 第二百零二章 越权 第二百零三章 心胸 第二百零四章 抓紧 第二百零五章 人伦温情 第二百零六章 心意 第二百零七章 大婚的序曲 第二百零八章 大婚 第二百零九章 这是生活 第二百一十章 有喜 第二百一十一章 欢天喜地 第二百一十二章 地位稳固 第二百一十三章 正经事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不是玩笑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不难取舍 第二百一十六章 名正言顺 第二百一十七章 循序渐进 第二百一十八章 安南攻略 第二百一十九章 缺人 第二百二十章 铁律 第二百二十一章 试探 第二百二十二掌 小小底牌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不用着急 第二百二十四章 顽疾 第二百二十五章 先办事 第二百二十六章 得有本事才行 第二百二十七章 踏实办事 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续推进 第二百二十九章 藩王心思 第二百三十章 各自的安排 第二百三十一章 分摊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一家人 第二百三十三章 糟心事 第二百三十四章 同步进行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脉相承的刻薄 第二百三十六章 放出风声 第二百三十七章 事无巨细 第二百三十八章 都是聪明人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头等大事 第二百四十章 图穷匕见 第二百四十一章 这不是削藩 第二百四十二章 杀鸡儆猴 第二百四十三章 喜事 第二百四十四章 推陈出新 第二百四十五章 回朝 第二百四十六章 公开 第二百四十七章 全面的推进 第二百四十八章 吹风 第二百四十九章 低调做人 第二百五十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 第二百五十一章 教育问题 第二百五十二章 六部尚书总有缺 第二百五十三章 造势 第二百五十四章 终于等到你 第二百五十五章 颐养天年 第二百五十六章 传世之孙 第二百五十七章 盛世的开端 第二百五十八章 忙且累 第二百五十九章 有惊喜 第二百六十章 主动权 第二百六十一章 坚持斗争 第二百六十二章 安心 第二百六十三章 好主意 第二百六十四章 软刀子割肉 第二百六十五章 能臣干吏 第二百六十六章 该做的事情有很多 第二百六十七章 提前安排的后事 第二百六十八章 尽善尽美 第二百六十九章 好事、坏事 第二百七十章 好事就是好事 第二百七十一章 闻风而动 第二百七十二章 看表现 第二百七十三章 旧制 第二百七十四章 不能苦孩子 第二百七十五章 当前之事 第二百七十六章 坐享其成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势所趋 第二百七十八章 利益 第二百七十九章 言者无罪 第二百八十章 根本 第二百八十一章 偏爱 第二百八十二章 端正态度 第二百八十三章 有好处不能忘了自家人 第二百八十四章 低调的宗室 第二百八十五章 名正言顺 第二百八十六章 都别急 第二百八十七章 身份不同 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假老乡 第二百八十九章 重用、限制 第二百九十章 回京 第二百九十一章 创造条件 第二百九十二章 应有的位置 第二百九十三章 南还是北 第二百九十四章 齐头并进 第二百九十五章 纨绔、搬家 第二百九十六章 全力以赴 第二百九十七章 补偿 第二百九十八章 规矩就是规矩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大事、小事 第三百章 人大辈分小 第三百零一章 特殊之处 第三百零二章 圣诞 第三百零三章 传位 第三百零四章 训斥、安排 第三百零五章 养起来 第三百零六章 意见不少 第三百零七章 穷 第三百零八章 身份的改变 第三百零九章 规划 第三百一十章 黄道吉日 第三百一十一章 多管齐下 第三百一十二章 改变 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事不少 第三百一十四章 新人、旧人 第三百一十五章 知道的多不是坏事 第三百一十六章 共议国政 第三百一十七章 哥俩好 第三百一十八章 规矩 第三百一十九章 预防 第三百二十章 不能委屈了好孩子 第三百二十二章 小气 第三百二十三章 能省则省 第三百二十四章 窝案 第三百二十五章 民、士、官 第三百二十六章 从重从严 第三百二十七章 斗而不破 第三百二十九章 担当 第三百三十章 少些遗憾 第三百三十一章 高效 第三百三十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第三百三十三章 紧迫 第三百三十四章 一视同仁 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修 第三百三十六章 经贸、军事 第三百三十七章 能臣干吏 第三百三十八章 安宁祥和 第三百三十九章 装 第三百四十章 等不起 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用多想 第三百四十二章 最好的选择 第三百四十三章 深意 第三百四十四章 安排妥当 第三百四十五章 天经地义 第三百四十六章 多做事 第三百四十七章 小康 第三百四十八章 身份的差距 第三百六十五章 社稷为先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切如常 第三百六十七章 武备废弛 第三百六十八章 持续努力 第三百六十九章 元年 第三百七十章 好的开始 第三百七十一章 正心 第三百七十二章 多心 第三百七十三章 福气 第三百七十四章 靠山 第三百七十五章 军备 第三百七十六章 又要有大案 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阴阳师 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省心的宗室 第三百七十九章 该放权 第三百八十章 责任 第三百八十一章 习惯了就好 第三百八十二章 特殊待遇 第三百八十三章 决不允许 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视同仁 第三百八十五章 得罚 第三百八十六章 这不是贬戍 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各有志 第三百八十八章 事无巨细 第三百八十九章 动员 第三百九十章 当家做主 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留遗憾 第三百九十二章 阻力 第三百九十三章 躲清净 第三百九十四章 主意已定 第三百九十五章 着眼未来 第三百九十六章 得有人分忧 第三百九十七章 猝不及防 第三百九十八章 向前看 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办成了就行 第四百章 省刑减狱 第四百零一章 宽、严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