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二)

小说:后汉长夜 作者:十年卧雪 更新时间:16小时前

校场的牌坊前,挂着两只红色的灯笼,但那摇曳的烛影,也只能够照亮巴掌般大小的地方,而那宽阔的校场,便只能依靠天上的繁星来照明了,而偏偏今晚,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

“左兄,你带我到这里干嘛?”梁祯冷得搓了搓双臂,这冀州北部的初夏,还是凉意阵阵。

“你不是想练箭吗?”

“是啊,但现在,什么也看不见,怎么练啊?”

左延年神秘一笑:“这你就不懂了吧。”

梁祯被他弄迷糊了,挠着脑袋问:“左兄,你话能不能一次说完啊。”

左延年将一枚五铢钱塞到梁祯手上:“用力抛。”

梁祯初时还以为,左延年是想让他看看,这五铢钱上升下落的过程中,分别会发出怎么样的声音,但没想到,左延年只是想收割他的“膝盖”。

五铢钱刚离手,左延年便举起擘张弩,手指一扣弩机,片刻后,空中便传来“叮”的一声,显然,这是箭头击中铁钱时发出的声音,可左延年的眼睛明明没有离开过梁祯的脸!这左延年是哪路神仙?难不成,刚才那箭,还自带追踪器的?

“想射好箭,先做到内外协调,外是三力:臂力、腰力、脚力。脚力强健,方能站得稳当,腰力、臂力强健且协调,箭方能射得远。内是二官,眼睛、耳朵,两者相辅相成,箭方能射得准。”

“可我刚看你,也没用眼睛看啊?”

“当你足够熟练后,你就会发现,同时用眼睛和耳朵,是浪费精神。”

喂喂喂!你装可以,但咱能低调一点吗?

然而,梁祯还是想错了,他本以为,左延年到这,该是卖弄完了,哪知,左延年还能更“不要脸”。

“对了,蒙眼射钱这种,不光靠努力,而且靠天赋。就像有的人,六岁能写诗,七岁能作赋。而有的人,十五六了,却连的字也认不全一样。”

“左兄,可是史游所作?”

“嗯,就是黄门令史游。”

梁祯眉头一皱:这史游可是汉元帝时的黄门令。

“梁障尉可有兴趣一试?”左延年的话,将梁祯从想象的汪洋中给拉了回来。

“哦,不了,我还是踏踏实实地,从靶子练起吧。”梁祯赶忙摆手:开什么玩笑,我要真射一箭,还不是贻笑大方?

一个半月后,到了检阅的日子。赵苞全身披挂,手按龙泉,登上了一个高两丈的方型坛子,坛子上盖有三重华盖,正中间,摆着一张香案,香案上置有一铜炉,铜炉上焚着清香,这香炉是用来供奉旌节的。赵苞先领着众军士朝旌节行礼,礼毕,他却不急着开始,而是跟身边的众将交谈起来。

梁祯的曲,所在的位置是右路军侧翼,离坛有点远,但因地处方阵尾部,故而能看见全军的容貌,正是旌旗猎猎,剑戟森森。尽管只是演练,但梁祯的心脏,还是不禁蹦蹦直跳起来。这可是他第一次处身于真正的军阵之中,能保持心如止水才是见鬼了。

不多时,军阵前方,传来一阵马蹄声,梁祯赶忙抬起头,看向那个方向,只见剑戟丛中,身高八尺的赵苞骑着一匹六尺八寸高的棕马,这马的额头上,有一块醒目的白斑。赵苞穿着一身带有盆领的铁札甲,盔缨玄黑,手执点钢枪,在一众甲骑的簇拥下,缓缓走来,好不威风。

有朝一日,我也要像他一样!梁祯微微地握紧了拳头,暗下决心。

待到赵苞围着军阵缓缓转了一圈,重新回到方坛上后,两名赤膊壮汉开始抡起十多斤重的鼓槌,“咚”、“咚”的鼓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十里之外,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各队注意,齐步向前~走!”传令兵在各队之间预留的空地上飞奔,各队的长官在收到命令后,也用同样的语速、语气,朝本队的兵卒下令,一时间传令声如东海浪潮般响亮。同样震耳欲聋的,还有上万双脚板踏在坚硬的黄土地上时,所发出的“橐橐”声。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快步~跑!”军官们听着鼓声下达下一个命令,兵卒们脚下的脚步声,沉了不少。

忽然,前军中部舞起了白旗。

“作战队列,齐步走~!”军官们逐次传声,并领着自己属下的兵士,朝两侧的空地散去。

梁祯的那一曲,是长戟兵,且位于军阵最外侧,而且,现在模拟的情况,是在行进中遇敌,故而需要快速前进至军阵正前方,然后由竖队便成横队,以掩护身后的刀盾兵。梁祯作为军候,站在最前面,他身后,是旗手黑子,黑子左侧,是第一护旗手,右侧则是兼任曲军正及书记员的第二护旗手边青诚。而作为曲副官的左延年,则留在队列的尾部。

队列中,每个兵卒与前后左右的兵卒之间的间隙,都保持在三尺左右。另外,每个什之间,都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供排在长戟阵前的弓弩手后撤之用。同时队列后方,尘土飞扬,马蹄如雷。待到尘土落尽之时,长戟阵后,已经多了两队骑士。这两队骑士也分为两种,前面十行,是轻装游骑,后面五行,则是甲骑具装。

“擘张弩~试射!” 

“步弓~试射!”

一团黑云,忽地从梁祯眼前升起,接着是稀里哗啦的箭矢落地声。

“踏张弩~试射!”

梁祯只觉得后脑勺一凉,眼前一黑,那乌云的战云,竟是从脑后飞来的。

“骑弓~试射!”

又是一团黑云盖过了太阳。

“弓弩后退!”

长戟阵前方的弓弩阵立刻化整为零,从长戟阵中预留的数十条通道那退入后方的大阵。

“紧密阵型!”长戟阵的指挥官下令道,一阵“橐橐”声后,戟墙终于成型,那数丈长的尖刺,远看上去,就如同一只蜷在一起的刺猬,虽不能主动进攻,但敢于挑衅者,也必是九死一生。

过不多时,令旗一挥,黄尘四起,两侧的轻重骑兵一并突出,在军阵前方的空地中,扯起一道高达数十丈的厚重土墙。仗打到这里,要是中军主阵还没散乱的话,那这仗就算是打胜了,骑兵就是去追击残敌的。要是主阵乱了的话,那骑兵们就是前出以掩护撤退的,而这仗,也自然是败了。

演练完毕,赵苞宣布杀猪宰羊,以犒劳士卒,并在酒席间,第一次对大伙大加赞赏。不是士卒们今天真的做得比以前要好,而是因为今晚这顿,是践行宴,参宴的五千兵卒,明天一早,就有四千人要各奔东西,以和各州新抵达的壮丁们组合成军。故而,今天很可能是赵苞与他们之间见的最后一面。当领导的都一样,不到最后一刻,都舍不得夸赞下属,这一点,大概古今都是一个样。

时间已是盛夏,各地运来的钱粮物资,都聚集在蓟县、临淄二城,聚在蓟县的,多是棉衣、粮食等轻型物资,这部分,可以由人力、畜力运到辽西,而聚在临淄的,则多是弩车、武刚车等重型器械,需要用船只,由海路送至辽西。

次日一早,梁祯便和左延年徐病已等几人启程出发,数日后,来到渤海郡郡治南皮县的校场,没想到的是,梁祯竟然在这里,碰到了赵尚华。

原来,自打那次西园筹钱以来,以赵忠为首的中常侍们是日夜催促出师,理由也很简单:十多万军马民夫,每日的耗费都是个天文数字,赵苞拖得越久,对国库、官员、民众的损失也越大。就连赵苞的真正举主——袁家也不得不顾及一众门生故吏的呼声,暗地里敦促赵苞尽早出兵。

赵苞争不过,只好三步当一步走。而为了尽可能避免摔倒,他将许多在辽西郡任职时的下属,调进了军中,因为这些人都比较熟悉夫馀地的情况,以他们为幕僚,可以增加胜算。故而,赵尚华也被调了过来。

但赵尚华刚到任,就遇上了一个很头疼的问题,他手下的军士,有不少是来自南方的越人,那时候人口流动性很小,十里不同音,相隔百里就已经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了, 更何况是相隔千里?所以,他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操练军阵,而是让那些越人,听得懂军令!赵尚华想到了一条“妙计”,就是将汉人与越人混编,好让队列能够保持行进速度一致。

然而,想法很丰满,现实却总是很骨感。赵尚华或许感觉不到,但作为基层军官的梁祯,在上任伊始,就感受到了:

为了克服语言的障碍,赵尚华将各曲屯队什的主官、副官,都换成了汉人,他的本意是,越人即使听不懂军令,只需跟着军官们的动作,也可以正确地执行各项军令。然而一旦实操,就立刻出问题了。首当其中的便是,越人士兵压根就不信任汉人军官,同时,汉人军官也看不起越人士兵们。

注1:汉代启蒙读物,史游作。

注2 白旗:古代盛行五行学,故以五行的颜色为旗帜来传递不同的信息。比如这白旗的意思是前锋遇敌,后续部队需迅速集结,而不是投降之意。

章节 设置 返回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目录X

第一章     辽左冰霜藏箭矢 第二章    借刀杀人谁能觉 第三章     薄酒几坛与君醉 第四章    人命关天岂儿戏(一) 第五章      人命关天岂儿戏(二) 第六章    死期将近全无觉(一) 第七章     死期将近全无觉(二) 第八章      泰山压顶难透气 第九章       行恶一生终遭报 第十章     目中无人终闯祸 第十一章      太平老道眉目慈 第十二章    将人当人看 第十三章      战争的理由 第十四章     鼓角争鸣边地动(一) 第十五章      鼓角争鸣边地动(二) 第十六章      鼓角争鸣边地动(三) 第十七章     鼓角争鸣边地动(四) 第十八章    军国大事西园谈 第十九章    暗箭何其多 第二十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一) 第二十一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二) 第二十二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三) 第二十三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四) 第二十四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一) 第二十五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二) 第二十六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三) 第二十七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四) 第二十八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五) 第二十九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六) 第三十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七) 第三十一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八) 第三十二章   虎穴狼窝寒人心(一) 第三十三章     虎穴狼窝寒人心(二) 第三十四章    尺牍一封路茫茫(一) 第三十五章        步步有坑 第三十六章     过把瘾 第三十七章      再出边墙(一) 第三十八章   再出边墙(二) 第三十九章    再出边墙(三) 第四十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一) 第四十一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二) 第四十二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三) 第四十三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四) 第四十四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五) 第四十五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六) 第四十六章(上)  运数杳渺谁能知(七) 第四十六章(下)  运数杳渺谁能知(七) 第四十七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八) 第四十八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九) 第四十九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 第五十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一) 第五十一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二) 第五十二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三) 第五十三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四) 第五十四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五) 第五十五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六) 第五十六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 第五十七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二) 第五十八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三) 第五十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四) 第六十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五) 第六十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六) 第六十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七) 第六十三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八) 第六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九) 第六十五章    收服 第六十六章  两个鬼才 第六十七章  整军经武 第六十八章   军情似火 第六十九章   出东门,不顾归 第七十章   布防 第七十一章    初战 第七十二章      坚守 第七十三章     斩将 第七十四章   对峙 第七十五章    枕戈待旦 第七十六章    畏死无损殉国志 第七十七章   浭水东岸会英豪(一) 第七十八章    浭水东岸会英豪(二) 第七十九章(上)  众正盈朝国事艰(一) 第七十九章(下)  众正盈朝国事艰(二) 第八十章   七尺之躯当许国(一) 第八十一章     七尺之躯当许国(二) 第八十二章    援军 第八十三章  奇计 第八十四章    破敌 第八十五章   斩将 第八十六章    收编 第八十七章   难题 第八十八章   危机 第八十九章   收心 第九十章     剿匪(一) 第九十一章     剿匪(二) 第九十二章   剿匪(三) 第九十三章      剿匪(四) 第九十四章   吴府 第九十五章     家事 第九十六章    选择 第九十七章     醉卧疆场为了谁? 第九十八章   马匪 第九十九章    捆绑 第一百章    泥沼 第一百零一章    自罚 第一百零二章    前路茫茫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