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六)

小说:后汉长夜 作者:十年卧雪 更新时间:16小时前

少年回来了,住进了一间最为宽敞的石屋。这间屋子,就连神和疲两个管事的都无权靠近,更别说其他奴隶了。因而,在梁祯眼里,这屋子就如总戴着面具的少年一般神秘。

今晚轮到梁祯值夜,很不巧地,乌云慢慢地罩住了大地,挡住了夜光,转眼间,豆大的雨珠就“哗哗”地落下,在石板地上溅起一朵又一朵的水花。梁祯将身子缩到最小,以减少会被雨淋到的面积。没有人允许他去屋檐下避雨,因而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

夫馀地本就寒凉,雨水一来,寒气更是如刀似刃,梁祯身上的单衣,压根就不是对手。

“吱呀”前面的房门忽然被人从里面打开了:“进来吧。”

“……谢……谢主……人……”梁祯话都说不利索了。在地上趴了好一会后,才蹑手蹑脚地跨过门槛。

这间屋子,确实比别的屋子要大一些。一堵砖墙将屋子一分为二,大一点的是书房,小一点的是卧室。书房中,放着三只大书架,书架上,堆满了书卷。书房中间,放着一张方型案牍,案牍上有一只“山”型笔架,一个卧羊型烛台,烛台上,还点着三根尚未烧完的蜡烛,摇曳的烛影照亮了桌面上的两部厚厚的书籍。

梁祯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这部书所吸引,因为这两部书,^_^!

这两部书籍一部叫:。这可是当今汉庭的官修史书!另一部叫。

而其中的扉页大字下,还有一行小字。字形虽小,可意义却一点也不比旁侧的两只大字要轻。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你果然是汉人。”

“谁?”梁祯大吃一惊,身子猛地一转,却不由得后退两步,撞在桌案上。原来,他左后方,那原本属于黑暗的地方,此刻,竟然多了一裘雪白!

黑暗悄无声息地后退,摇曳的烛影爬上了少年的身躯,却始不能将他冷冰冰的面具融化。

梁祯悄无声息地将刚才抄在手中的刀笔放回原处,因为,少年的右手,已经放在了刀柄上。

“那天,你该逃出去了吧?”少年的雅言很流利,一点也不比梁祯结巴,只是声音冷冰冰的,就如此地的风雪一般。

梁祯打了个激灵:难道,他……他早就注意到我了?

“迷……迷路了……然后给……给抓住了……”梁祯装出一副忐忑不安,恐惧非常的样子。

“活该,这本就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

梁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听到这句话后,就突然失去了理智,高声反驳道:“那你们!就该去我们的家园烧杀抢掠吗?”

少年投来的目光骤然变冷,一字一顿道:“你们的,家园?”

“我们的!”

“那里本来就是我们先祖的土地。”少年不温不怒,但气势上,却慢慢地压过了梁祯,“而你身后的那本书,只会记载你们的得意,却只字不提,我们的血泪。”

梁祯被说得哑口无言,他自然知道,后世舆图上的那只大公鸡,可不是充话费送的,全是祖先一刀一剑地抢回来的。可他以前却全不觉得,这有什么错,甚至在一个个不得志的夜里,他还在懊恼,自己为什么,晚生了两千年,乃至于错过了,这开疆拓土的峥嵘岁月。直到现在,自己沦为了这开疆拓土中的枯骨,听见了,失败者的哭泣。

“那你打算将我怎么样?”话音刚落,梁祯就后悔了,但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怎么样,都收不回来了。

“雨停了,就出去。”少年的语气中,带着习惯性的冰寒。

跟少年擦身而过的那一瞬,梁祯忽然嗅到一阵卷丹百合的清香。梁祯赶忙侧目一视,却发现少年已经关上了里屋的门。

或许是扑鼻的体香让梁祯脑袋错乱,他在少年入屋后,竟然伸手去翻那本。因为他实在太想知道,自己来到的,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

这两部书都很厚,而且明显已有年岁,书页泛黄,边角发黑,一看,就知道这些年来没少被翻阅。梁祯一目十行地翻阅着,这个时空的世界,一点点地在他的脑海中,清晰起来。

这两本书的跨度,正好是从秦末到东汉末年,共四百多年。

在它们的目录中,从秦末乱世,天下纷争,刘邦起家于邙山,讨伐暴秦,后建立汉朝,一直到东汉献帝禅让于曹丕,都能被找到。梁祯草草地翻阅了的高祖本纪,以及的灵帝本纪。高祖本纪与记忆中的没有多大区别。可在灵帝本纪中,梁祯却愣是没有发现这场讨伐夫馀的战争的蛛丝马迹。

难以置信的梁祯又去翻了及却发现,在这本书的记载中,公孙琙在永 康元年,不是大败于夫馀,而是大胜夫馀,至于赵苞,则是在抵抗鲜卑入侵的过程中战死的。

难道,历史是在永 康元年发生了转折?还有,这两部书又是怎么回事?它们又是谁带到这个世界上的?

梁祯的心底,登时涌起无数个疑问,但就在他准备进一步寻找答案时,窗外的雨,却停了。梁祯虽不愿意,但也只好遵从少年的话,带着无数的疑问,离开了房间。

日子,似乎又回到了常态。只是梁祯的心,是再也安不下来了,因为那一晚,那两本不应该出现的史籍,已经在梁祯的心中,种下了一粒磁铁,将他引向一个在此前,他只敢在梦里想想的方向。

梁祯开始有意无意地留意院落的布置,院落的四周都有高墙环绕,只在前后各开有一扇大门,大门往常都是关着的,门内值守着一个专门负责开门的奴隶,门外,则立着两个佩刀兵士。院里,住着二十多人,一多半是跟梁祯一样的奴隶,三个身份比奴隶高一点的侍从,以及神、疲两个管事的。 

除了卫兵外,其他人或许都不会武功,可他们也绝不会放过“擒获试图出逃奴隶”这种足以提升自己地位的功劳。而这个院子,仅是梁祯需要逃出的第一个地方,至于它外面,又是什么地方,路该怎么走,梁祯可是一点也不知道——因为他是在蒙着眼睛的情况下被带进来的。

我根本出不去!出不去!!!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梁祯扯着脑袋上满是头皮屑的头发,虽心有不甘,却还是不得不接受了这个冷冰冰的现实。

眨眼,又是月圆之夜。空中,玉盘高悬,就像一面明亮的铜镜,一侧照着游子,一侧映着故园。地上,暖风阵阵,带来南烟缕缕。耳边,胡笳声声,吹来阵阵乡愁。

“悠悠昆仑神~,何故夺我明思王~,使我黑土不~得耕;涛涛难水仙~,为何薄我明~思王,使我六畜不~得息。”

院落外,歌声不断,院落中,神和疲破天荒地跟众奴隶围坐在两堆篝火旁,击掌高歌,歌声凄凉,如丧至亲。

梁祯跟着大家唱了好一会,才搞明白,原来是变天了:一生未尝败绩的夫馀明思王,终究还是败给了岁月。他的离去,不知给多少人的未来,增加了多少不确定因素。

最先发生变化的,是那个少年,他由最近一阵子的深居简出,变成彻底闭门不出,不单住在外院的梁祯,就连神和疲,都难以再见他一面。其次是神和疲,他们俩的脸上,都带上了一层阴霾,不是因为哪个不开眼的奴隶做错了什么,而是一股显而易见的,如泰山般沉重的压力所致。

这些变化,众奴隶都看在心里,但除了梁祯外,却没有任何人会去在意,因为常年为奴的他们,早已忘记了自己是谁,因而也失去了,探知前程的兴趣。

梁祯被再次安排去值夜。夜里风寒,星月黯淡,正是“干大事”的好时机。梁祯是经历过战火的兵士,知道这种时候该用眼、该用耳、该用心去观察周围。

所以,少年一出房门,他就发现了。

少年披着黑色的袍服,头发整整齐齐地束扎起,像一只喜爱月光的幽灵,悄无声息地飘荡。

难道,他是要出去?梁祯停住脚步,藏身于海棠花后。

当然不是。只见少年解下袍服,露出里面的一身白袍,然后抽出腰间的弯刀,绕着院中最粗壮的那棵大树,舞了起来。

刀锋飒飒,如同万木凋零。

这是一套迥异于汉刀九式的刀法。很简单,只有六招,初看像是舒筋活络的热身。梁祯又看了一会,才终于看出,这是一套需要两人合作对练的刀法。

刀锋从盛开的海棠中擦过,挑起如雨的伤花。

注1雅言:上古时期中原王朝的通用语言,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

注2:根据、记载:燕有贤将秦开,为质於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馀里。后筑长城,自造阳至阳乐。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西郡以拒胡。

注3:事见:先是,黄巾帅张角等执左道,称大贤,以诳百姓,天下繦负归之。赐时在司徒,召掾刘陶告曰:“张角等遭赦不悔,而稍益滋蔓,今若下州郡捕讨,恐更骚扰,速成其患。且欲切敕刺史、二千石,简别流人,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可不劳而定,何如?”陶对曰:“此孙子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庙胜之术也。”赐遂上书言之。会去位,事留中。

章节 设置 返回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目录X

第一章     辽左冰霜藏箭矢 第二章    借刀杀人谁能觉 第三章     薄酒几坛与君醉 第四章    人命关天岂儿戏(一) 第五章      人命关天岂儿戏(二) 第六章    死期将近全无觉(一) 第七章     死期将近全无觉(二) 第八章      泰山压顶难透气 第九章       行恶一生终遭报 第十章     目中无人终闯祸 第十一章      太平老道眉目慈 第十二章    将人当人看 第十三章      战争的理由 第十四章     鼓角争鸣边地动(一) 第十五章      鼓角争鸣边地动(二) 第十六章      鼓角争鸣边地动(三) 第十七章     鼓角争鸣边地动(四) 第十八章    军国大事西园谈 第十九章    暗箭何其多 第二十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一) 第二十一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二) 第二十二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三) 第二十三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四) 第二十四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一) 第二十五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二) 第二十六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三) 第二十七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四) 第二十八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五) 第二十九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六) 第三十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七) 第三十一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八) 第三十二章   虎穴狼窝寒人心(一) 第三十三章     虎穴狼窝寒人心(二) 第三十四章    尺牍一封路茫茫(一) 第三十五章        步步有坑 第三十六章     过把瘾 第三十七章      再出边墙(一) 第三十八章   再出边墙(二) 第三十九章    再出边墙(三) 第四十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一) 第四十一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二) 第四十二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三) 第四十三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四) 第四十四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五) 第四十五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六) 第四十六章(上)  运数杳渺谁能知(七) 第四十六章(下)  运数杳渺谁能知(七) 第四十七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八) 第四十八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九) 第四十九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 第五十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一) 第五十一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二) 第五十二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三) 第五十三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四) 第五十四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五) 第五十五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六) 第五十六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 第五十七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二) 第五十八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三) 第五十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四) 第六十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五) 第六十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六) 第六十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七) 第六十三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八) 第六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九) 第六十五章    收服 第六十六章  两个鬼才 第六十七章  整军经武 第六十八章   军情似火 第六十九章   出东门,不顾归 第七十章   布防 第七十一章    初战 第七十二章      坚守 第七十三章     斩将 第七十四章   对峙 第七十五章    枕戈待旦 第七十六章    畏死无损殉国志 第七十七章   浭水东岸会英豪(一) 第七十八章    浭水东岸会英豪(二) 第七十九章(上)  众正盈朝国事艰(一) 第七十九章(下)  众正盈朝国事艰(二) 第八十章   七尺之躯当许国(一) 第八十一章     七尺之躯当许国(二) 第八十二章    援军 第八十三章  奇计 第八十四章    破敌 第八十五章   斩将 第八十六章    收编 第八十七章   难题 第八十八章   危机 第八十九章   收心 第九十章     剿匪(一) 第九十一章     剿匪(二) 第九十二章   剿匪(三) 第九十三章      剿匪(四) 第九十四章   吴府 第九十五章     家事 第九十六章    选择 第九十七章     醉卧疆场为了谁? 第九十八章   马匪 第九十九章    捆绑 第一百章    泥沼 第一百零一章    自罚 第一百零二章    前路茫茫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