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第八十八章   危机

小说:后汉长夜 作者:十年卧雪 更新时间:1天前

土垠县那一仗,慈悲爷不负众望,斩首三千余,俘虏五千余人,杀得幽州黄巾东营总旗官相三臣不知所踪。而围攻蓟城已有十天的幽州黄巾渠帅王大志,也解围南去。如此一来,整个幽州境内,便再没有成气候的黄巾叛军了。

在确认消息全部准确后,刺史刘虞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连声夸赞宗员用兵如神,戏慈悲神勇过人。甚至连给两人请功的奏折,都拟好了。

然而,宗员的神色,却不松反紧。因为他要顾虑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幽州。

古人说,圣人以天地为棋盘,以众生为棋子。宗员虽不是圣人,可属于他的棋盘,却也有千里之广,棋盘上的棋子,更是有八百万之多。

可宗员的对手,实力也不容小视。冀幽地面上,总共有两大股黄巾势力,一是由幽州黄巾渠帅王大志统领的六万幽州黄巾,二是由太平道教主、天公将军、大贤良师张角亲自率领的二十多万冀州黄巾。

现在,王大志虽然在土垠损失了两万人,可他却将剩下的四万人,安全地带进了冀州,一路穿郡过县,大有和张角部汇合之势,一旦两股黄巾合流,冀州的黄巾军势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三十万之众!三十万之众是什么概念?天汉在非战时,十三州的州郡兵加一块,也才是这个数。

而宗员可以用来对付这三十万黄巾的,却只有北军五营一万五千人,冀州刺史部兵马一万人,幽州刺史部兵马两万人。而且这些兵马,还全分布在棋盘的四角,无法将力量集中到一块去。

宗员的困境,张角看得一清二楚。 

张角一直穿着一件蓝色的道袍,戴着黄色的头巾,方方正正的脸上,留着一缕霜白的长须,他的眉毛已经半白,可眉下的双眼,依旧目光深邃,眸光如刃。就像一个看透人间万事的智者,随时准备批判这世态炎凉。

命运或许就是一个貌美的姑娘,只偏爱年轻的男子。无人之时,张角也常生出“我命由天不由我”的念头。五年前,命运夺去了曾被他给予厚望的两个儿子;今年年初,命运又“送”给他一个叫唐周的叛徒,将他在雒阳十多年的苦心经营,付之一炬,逼得他不得不提前举事;现在,命运又要来夺走他曾用之不竭的精力。

或许,自己是真的老了,力不从心了。张角将双手伸直,放在桌面上,再将脑袋压在双臂上。张角知道宗员的缺点,知道他与他麾下最精锐的部队失去了联系。但是,如此大好时机,他却无法利用。

因为,北军五营,虽说群龙无首,进退不能,可一旦张程率部发动进攻,他们将立刻爆发出极其恐怖的战斗力,张角知道,虽说神上使张程手中有十万大军,可真的打起来,张程一点胜算都没有。同样的,宗员麾下的四千凉州劲卒,也足以让张角放弃了将宗员一举击杀的念头。

然而,这两支主力部队,却偏偏一支扼守着邺城,挡住了冀州黄巾渡河攻击汉帝国的心脏雒阳的道路,一支屯驻幽州,就如同一柄利剑,时刻悬在冀州的所有黄巾军头上。正所谓,避又避不开,打又打不过。气煞人也!

“大哥,我军在甘陵大破官军,冀州刺史黄彦,已经被我们斩了!”张宝是张角的三弟,自幼便好舞刀弄枪,现在是冀州的大方渠帅之一,麾下有一万多黄巾军,算是实现了幼时成为将军的梦想。

“如此说来,冀州刺史部的兵马,被我们围剿得差不多了。”张角从桌案上抬起头,再次打量起墙上的那一幅舆图。

“哈哈哈,那是自然。黄彦手下,可有七千兵呢,这一次,都被我们一锅端了。”张宝兴奋地坐着手势,眉飞色舞,并顺手使了两招拳术,好似攻杀黄彦时,他真的在现场似的。

“领军者是谁?”张角依旧顶着墙上的舆图,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似乎真如他所宣传的那样,已经斩断尘根,看破世间一切荣辱。

“是张牛角。”

“好,传我教令,封张牛角为大帅,领精兵一万,教士三千,自井径进入太行山,在并州传我教义。”

“并州?”张宝左脸一抽,神色稍变,“大哥,这并州山恋叠嶂,往西、往北都是胡地。虽说往南便是司隶,可这一路,都是崎岖山路。大军行进,十分不便,为何我等不乘胜攻灭邺城的官军,而要分兵进占并州呢?”

“并州,乃天下之屋脊,进可攻,退可守。反观冀州,一马平川,四战之地。我军虽声势浩大,但一旦遇上官军的骑兵,只怕胜负难料。”

“诺。”张宝并没有接受大哥的说法,但也照做了,因为他确信,大哥现在走的每一步棋,在或远或近的将来,都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报,天公将军,神上使张曼成来报。”一个披甲汉擦着张宝宽大的肩膀,挤了进来。

张角一手夺过披甲汉捧着的军书,一边摊开一边用眼神示意披甲汉退下。

这是一封捷报,上面说神上使张曼成在南阳大破官军,杀死南阳太守褚贡。捷报发出时,荆楚黄巾军已经有七万之众,只待波才、彭脱率领的兖、豫黄巾军攻下颍川、汝南两郡,并可一并向雒阳进发。

要换做平常人,估计早就欢天喜地地做起打进雒阳当皇帝的美梦了。但张角没有,因为他是这三百多年来,头一个以一己之力,撼动整个天汉的人,要没有超乎常人的敏锐与冷静,估计在传教的头几年,就被官府处死了。

因为,在一个时辰之前,他安插在关中的斥候,替他传回了一个消息——骑都尉曹操率领六郡新征骑士五千,已经抵达潼关。

别看这五千人只是新卒,然而这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由于靠近胡地,故而其民勇武善战,是天生的战士,在汉朝五百多年的历史中,六郡良家子,便一直是禁卫北军的兵源,其强悍,可见一番。

彭曼成、波才、彭脱跟他们对上,胜负会如何?张角越想越不敢肯定,他甚至有些怀疑,自己选择在今年起事,是不是太仓促了些,是不是被汉军去年在夫馀地的惨败所蒙蔽了,乃至于,忽视了自己的敌人,究竟是一头怎么样的庞然大物。

张角越想,脑子就越乱。最后他猛地抽出腰间的宝剑,对准桌案猛地一劈,似乎是要将这桌上成堆的文书,并它们所带来的全部烦恼,一一斩断。

张角头脑发胀的时候。他最大的对手宗员,正为自己找到了破局之法而暗自高兴。

自解了蓟城之围后,宗员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研判当下的局势。幽州黄巾主力,已经南下冀州,留在幽州境内的,只有百千人一股的残卒。因此,宗员将目光,投向了“首义”之地冀州。

但从幽州进入冀州,并不容易。因为,张角在紧邻幽州的常山、博陵、安邦、渤海四地都布置了兵马,这些兵马多是王大志的旧部,他们对幽燕故土,怀有极深的感情,极有可能会拼死作战,因为王大志一定会向他们灌输,一旦后撤,此生此世便再难回故园的思想。

在突破这第一道防线后,横在宗员面前的,是由重兵把守的第二道防线,这道防线,以首义之地钜鹿—清河为中心,向东西扩散。这两道连绵数百里的防线,就如同两根绊马索,虽做工不甚精良,但也足以将宗员的凉州骑士绊倒在地。

就算突破了这两道防线,宗员军还要应对接下来的第三场恶战。张角在赵国的都城邯郸,屯驻了五万大军,这五万兵力,南下可支援正在邺城一带跟北军五营对峙的神上使张程。北上,便可支援钜鹿—清河一线的黄巾军。

哪怕宗员能赶在这五万大军行动之前,打穿钜鹿—清河防线,疲倦不堪的官军,也必定不是这五万养精蓄锐的黄巾军的对手。

想到这里,宗员的嘴角,忽然浮起一丝冷峻的笑容。作为对手,张角是合格的,他知道宗员麾下的凉州骑士最擅长穿插突袭。因而他的所有布置,都是围绕如何拖住宗员军的脚步,消耗宗员军的体力,最终达到围而歼之的目的。

然而,作为将领,张角,似乎并不合格。因为,他太过认“死里”,他的布防,呈现出西重东轻之态,而这恰恰给了宗员机会。

“我们将全力攻击渤海之敌,然后直插南皮,再逆洪河而上,经卫水,到淇水,到邺城,与北军五营汇合。”宗员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巨大的舆图上,划出一道长长的弧线,这条弧线,足够将整个冀州,囊括进去。

戏慈悲狂笑不已:“沿途有不少郡县,还在我们手中,补给充足,如此一来,我们便可抛弃辎重,轻装前进。哈哈哈,想想都觉得刺激!”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得先解决一件事。”

注1:东汉末年冀州人口为五百八十万。幽州人口为二百四十七万。

章节 设置 返回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目录X

第一章     辽左冰霜藏箭矢 第二章    借刀杀人谁能觉 第三章     薄酒几坛与君醉 第四章    人命关天岂儿戏(一) 第五章      人命关天岂儿戏(二) 第六章    死期将近全无觉(一) 第七章     死期将近全无觉(二) 第八章      泰山压顶难透气 第九章       行恶一生终遭报 第十章     目中无人终闯祸 第十一章      太平老道眉目慈 第十二章    将人当人看 第十三章      战争的理由 第十四章     鼓角争鸣边地动(一) 第十五章      鼓角争鸣边地动(二) 第十六章      鼓角争鸣边地动(三) 第十七章     鼓角争鸣边地动(四) 第十八章    军国大事西园谈 第十九章    暗箭何其多 第二十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一) 第二十一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二) 第二十二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三) 第二十三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四) 第二十四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一) 第二十五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二) 第二十六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三) 第二十七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四) 第二十八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五) 第二十九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六) 第三十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七) 第三十一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八) 第三十二章   虎穴狼窝寒人心(一) 第三十三章     虎穴狼窝寒人心(二) 第三十四章    尺牍一封路茫茫(一) 第三十五章        步步有坑 第三十六章     过把瘾 第三十七章      再出边墙(一) 第三十八章   再出边墙(二) 第三十九章    再出边墙(三) 第四十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一) 第四十一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二) 第四十二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三) 第四十三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四) 第四十四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五) 第四十五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六) 第四十六章(上)  运数杳渺谁能知(七) 第四十六章(下)  运数杳渺谁能知(七) 第四十七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八) 第四十八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九) 第四十九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 第五十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一) 第五十一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二) 第五十二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三) 第五十三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四) 第五十四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五) 第五十五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六) 第五十六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 第五十七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二) 第五十八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三) 第五十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四) 第六十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五) 第六十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六) 第六十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七) 第六十三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八) 第六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九) 第六十五章    收服 第六十六章  两个鬼才 第六十七章  整军经武 第六十八章   军情似火 第六十九章   出东门,不顾归 第七十章   布防 第七十一章    初战 第七十二章      坚守 第七十三章     斩将 第七十四章   对峙 第七十五章    枕戈待旦 第七十六章    畏死无损殉国志 第七十七章   浭水东岸会英豪(一) 第七十八章    浭水东岸会英豪(二) 第七十九章(上)  众正盈朝国事艰(一) 第七十九章(下)  众正盈朝国事艰(二) 第八十章   七尺之躯当许国(一) 第八十一章     七尺之躯当许国(二) 第八十二章    援军 第八十三章  奇计 第八十四章    破敌 第八十五章   斩将 第八十六章    收编 第八十七章   难题 第八十八章   危机 第八十九章   收心 第九十章     剿匪(一) 第九十一章     剿匪(二) 第九十二章   剿匪(三) 第九十三章      剿匪(四) 第九十四章   吴府 第九十五章     家事 第九十六章    选择 第九十七章     醉卧疆场为了谁? 第九十八章   马匪 第九十九章    捆绑 第一百章    泥沼 第一百零一章    自罚 第一百零二章    前路茫茫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