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六)

小说:后汉长夜 作者:十年卧雪 更新时间:16小时前

乌丹的勇武与技巧,他们早已领教过,但他对面的那个新长官,眼中的杀气,却同样令人胆战心惊,一看就是从鬼门关里闯过一回的。

有人出手了,不知是谁,可能是乌丹,可能是梁祯,也可能是两人同时出手,总之,当众兵士回过神时,两个坚实的汉子已经扭作一团。

两个肌肉虬扎的臂膀,都因对手的撕抓而留下了一条条红印,两人的腿,也不断地绊向对方的脚踝,但都因双方早有准备而失效。在僵持了十来个弹指后,双方又立刻退开,一如他们扭作一团时那样迅捷。

“平了。”人群之后,耿有田开口道,他声音不大,但却很有说服力,甲士们都立刻止住了喧闹,输了的默默掏钱,除了一人外,谁也没有产生异议。

“不服!”乌丹大声叫道,“都还没比完呢。”

“比刀。”耿有田似乎早就知道乌丹会不服,连解决方案都想好了。

因为,乌丹的腰围比梁祯粗了一圈,他俩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梁祯能够坚持一回合不倒,已经令人称奇了。要是非要拼道乌丹将梁祯摔倒为止,乌丹就难免有点胜之不武了。既然如此,还不如直接比刀呢。

立刻有人取来两柄训练用的木刀,一柄交给梁祯一柄交给乌丹。

训练用的木刀,重量是真刀的两倍,十分沉,如此设计自然是为了增加兵士的腕力与臂力,但若用来对练,那实力稍弱的一方,就难免要吃点苦头了。

乌丹体壮如牛,舞起刀来更是虎虎生风。而刀,又恰好是梁祯的强项,手刚接触到刀柄,梁祯脑海中的一切关于如何用刀杀人的记忆便被尽数激活,就是靠着这些记忆,他才从凶险万分的夫馀地中挺了过来。

甲士们再次屏住了呼吸,就如同在潘安必经之路上等待的万千少女一样,此刻的矜持,只为了在见到偶像时能够发出最尖锐的尖叫。

“是个好手。”就连一向处变不惊的耿有田也站了起来,从人群最后挤上前,以便观赏这场比试。

乌丹曾打算主动进攻,但梁祯身上的杀气以及他那双比狼还凶狠的眼睛,却让他心中生出三分怯意,上一次,遇到这种对手,是在什么时候?恐怕,有三年了吧?

乌丹正分心,梁祯却发动了进攻,攻势凌厉,快如闪电,待乌丹反应过来时,已经错失了招架或后退的时机。但乌丹毕竟是个百战沙场的老卒,当即豁出一切,一刀砍向梁祯的左肩。根据他的经验,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对手都会选择回刀招架,而不是继续进攻。

然而,梁祯让乌丹失算了,他默不作声地准备硬抗这一刀,同时使自己的木刀全力砍向乌丹的脖颈。

两人都在最后时刻收住刀,以免真的伤到对方,这同样是娴熟的老手才能做到的事。

“梁文书端的好身手,我输了。”乌丹弃刀于地,拱手道。

“侥幸而已,乌丹兄弟好刀法。”梁祯笑着还礼。

两旁围观的甲士这才爆发出如雷的掌声,刚才他们实在看得太入迷,以至于反应都慢了不少。

梁祯的比试结束了,可甲士们的劲力却没有宣泄多少,不一会,又有五六组人上去开打。场面一度变得十分吵杂。

“乌丹兄弟,不知日后上了战场,我能否将后背交给你?”趁着没人注意的间隙,梁祯坐在乌丹身边,试探着问道。

要换做他人,恐怕做梦都会笑醒,因为梁祯这话的意思是,我连命都可以交给你,这可不仅是一般的信任了。若乌丹答应了,他就能立刻成为梁祯的亲兵,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跟着一个年轻有为的军候混,那可是前程似锦,风光无限,哪不比呆在伍什里熬资历要强得多,多少天资平平的人跪都跪不来呢。

但乌丹却摇摇头:“文书,我是六伍的人,不能抛下我的兄弟。”

“兄弟有此心,在下深感佩服。”梁祯点点头,行伍之人,最讲一个“忠”字,这个忠,不仅是对朝廷,对百姓,更是对自己所在的伍与什,“这一杯,我敬兄弟。”

两人很爽快地喝干了碗中的酒水。

别过乌丹后,梁祯找耿有田问明白了他所在的什,什长恰好就是单沉。梁祯找他喝了一杯,借着酒劲开口就讨要乌丹。

单沉自然不会拂了梁祯的面子,更不愿耽误了好兄弟的前程,当即表示放人。于是乎乌丹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梁祯的亲兵,最为关键的是,他本人对这个调动,也甚是满意。

次日五更,梁祯便领着这支一百人的队伍,踏上了前往辽西的卢龙道。

征发恶少年的邸报,州衙早在十日前,便已传发至下属各郡,而梁祯的工作,就是拿着有宗员将印的军书,一一与玄菟、辽西、辽西三郡的长史对接,以接收他们手里的恶少年。

尽管早有准备,但还没出右北平郡,梁祯就隐隐觉得,这事并不轻松了。负责接收右北平郡恶少年的,是个老从事,人称老李。在军中干了将近二十年,为人圆滑世故,在宗员的众多班底中,就数他愿意对梁祯露个笑脸,给点建议。

梁祯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在经过郡治平刚城时,梁祯特意停上了一天,请老李吃了顿酒。

老李刚闻酒香便知酒意,当场分享起自己的经验:“征发工作,就全交给郡县,我们千万别插手。他们交上来多少人,我们就签多少人,不要怕开罪他们。”

“恶少年们都不服管,棍子是必须的,个别特别顽劣的,不要怕污了你的刀。”老李将送酒的茴香豆咬得蹦脆,梁祯则听得入了迷。

“对他们,必须先立威。但你也必须看紧他们,一旦有失控的苗头,就得给点小恩小惠,就一顿酒肉的事,当然了,罚也可以适当轻微一点,毕竟这人,你不将他逼到悬崖上,他是不会咬你的。”

“多谢前辈教导。”梁祯站起来,深行一礼,老李的话虽然少,但却句句是真。

梁祯的接收工作,是从辽西开始的,因为辽西离蓟城最远,要是从玄菟郡开始的话,他们就得带着恶少年们先去辽西、再去辽西,最后再从辽西原路返回蓟城,兜了个大圈子不说,还平白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毕竟,恶少年们在路上会惹出什么事来,谁也说不准。

征发恶少年的员额,是尚书台定下来的,而每个郡征发的员额,则是由州定的。而有着丰富基层经验的刘虞,则将治下的十一个郡,分成四组。每组定一个总额,至于每郡出多少,则让各郡按照实际情况来分。这么做的好处是,能够兼顾到各郡的实际情况,坏处是,各郡之间有的是扯皮工作可以做了。

梁祯虽遵从老李的意见,不插手地方的征发工作,但还是也给玄菟以及辽西各派了一个文书,一来向自己报告该郡的进度,二来也做做样子,免得给人一种军方对此事不上心的印象。

然而令梁祯意想不到的事,这看似难度有限的征发工作,落实起来竟是如此困难重重。

尽管这征发恶少年入伍的诏书,是由尚书台发出的,各郡官员不得不从,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梁祯大吐苦水。什么时间太短了,任务太重,军方不能挑肥炼瘦等等等等。

梁祯觉得奇怪,于是去各个县里转了一圈,大致明白了原由。原来,所谓恶少年,按州郡的标准来看,所谓恶少年,就是犯罪之人,聚成团伙的流民。可按军方的标准,则是单指淳朴且身强力壮的失地者。个中原因,自然是双方都希望这政 策的结果,能对自己更有利。

然而军方所希望的“恶少年”,现在已经几乎绝迹了,因为地方的豪强们占有了大片大片的土地,他们需要很多的佃农来耕作,而为了令这些佃农听话,他们又雇佣了许多淳朴但强壮的失地者来充当家丁。因而,越来越多的人,被迫或自愿地走进了豪强的高墙,也就此脱离了官府的掌控,成为豪强的私产。

而没有进入庄园的,要么成了狂热的太平道徒,要么成了鹤顶红之流,这两类人,军方和地方都自然是避之不及的。

这种现象,用后世的术语来说,就是庄园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

梁祯立刻找来黑齿影寒压在箱底的那两部,想看看这种现象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找了半天,他却沮丧地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祸根,早在世祖中兴时便埋下了。因为本朝的世祖光武皇帝,就是倚靠豪强的力量复国的。

当年世祖光武皇帝也曾试图抑制豪强,但怎奈,强龙不压地头蛇,光武皇帝虽然尽了全力,也杀了不少人,但终究,还是不得不向各地豪强妥协。再造汉室的光武帝尚且摆不平的事,就更不用指望他的后继者们能摆平了。

合上书后,梁祯闭上眼睛,任由太平道、夫馀、西羌、鲜卑、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幅幅似层相识的画面自脑海中闪过。画面的最后,是梁祯脑海中最真实的想法,而这个想法,也着实吓了他一大跳:难道我穿越而来,就是上苍想让我拯救这个国步方蹇的国家?

章节 设置 返回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目录X

第一章     辽左冰霜藏箭矢 第二章    借刀杀人谁能觉 第三章     薄酒几坛与君醉 第四章    人命关天岂儿戏(一) 第五章      人命关天岂儿戏(二) 第六章    死期将近全无觉(一) 第七章     死期将近全无觉(二) 第八章      泰山压顶难透气 第九章       行恶一生终遭报 第十章     目中无人终闯祸 第十一章      太平老道眉目慈 第十二章    将人当人看 第十三章      战争的理由 第十四章     鼓角争鸣边地动(一) 第十五章      鼓角争鸣边地动(二) 第十六章      鼓角争鸣边地动(三) 第十七章     鼓角争鸣边地动(四) 第十八章    军国大事西园谈 第十九章    暗箭何其多 第二十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一) 第二十一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二) 第二十二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三) 第二十三章    金戈铁马天下疲(四) 第二十四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一) 第二十五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二) 第二十六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三) 第二十七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四) 第二十八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五) 第二十九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六) 第三十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七) 第三十一章  边庭流血成海水(八) 第三十二章   虎穴狼窝寒人心(一) 第三十三章     虎穴狼窝寒人心(二) 第三十四章    尺牍一封路茫茫(一) 第三十五章        步步有坑 第三十六章     过把瘾 第三十七章      再出边墙(一) 第三十八章   再出边墙(二) 第三十九章    再出边墙(三) 第四十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一) 第四十一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二) 第四十二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三) 第四十三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四) 第四十四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五) 第四十五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六) 第四十六章(上)  运数杳渺谁能知(七) 第四十六章(下)  运数杳渺谁能知(七) 第四十七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八) 第四十八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九) 第四十九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 第五十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一) 第五十一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二) 第五十二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三) 第五十三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四) 第五十四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五) 第五十五章    运数杳渺谁能知(十六) 第五十六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 第五十七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二) 第五十八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三) 第五十九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四) 第六十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五) 第六十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六) 第六十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七) 第六十三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八) 第六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九) 第六十五章    收服 第六十六章  两个鬼才 第六十七章  整军经武 第六十八章   军情似火 第六十九章   出东门,不顾归 第七十章   布防 第七十一章    初战 第七十二章      坚守 第七十三章     斩将 第七十四章   对峙 第七十五章    枕戈待旦 第七十六章    畏死无损殉国志 第七十七章   浭水东岸会英豪(一) 第七十八章    浭水东岸会英豪(二) 第七十九章(上)  众正盈朝国事艰(一) 第七十九章(下)  众正盈朝国事艰(二) 第八十章   七尺之躯当许国(一) 第八十一章     七尺之躯当许国(二) 第八十二章    援军 第八十三章  奇计 第八十四章    破敌 第八十五章   斩将 第八十六章    收编 第八十七章   难题 第八十八章   危机 第八十九章   收心 第九十章     剿匪(一) 第九十一章     剿匪(二) 第九十二章   剿匪(三) 第九十三章      剿匪(四) 第九十四章   吴府 第九十五章     家事 第九十六章    选择 第九十七章     醉卧疆场为了谁? 第九十八章   马匪 第九十九章    捆绑 第一百章    泥沼 第一百零一章    自罚 第一百零二章    前路茫茫

设置X

保存 取消